12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会议指出,2015年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所以需要这样做的原因是,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上述决定,意味着新的一年过剩行业仍将持续去产能的步伐,价格和产量难以有大的回升。

  今年以来,包括煤炭、钢铁等行业低迷,其中煤炭产销和消费量,均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

  新的一年不再有宏观调控的说法,这意味着2015年更多地和2014年一样,对过剩行业实施市场调节。

  过剩行业将全面化解产能

  中国过剩行业在10年前就已经圈定。根据国家发改委判断,10年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提出,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过剩严重。

  不过,今年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于今年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过剩行业生产大幅放慢,终端产品价格下跌严重,亏损面也较大。这种依靠市场化手段调控过剩行业的情况,预计在2015年将继续,这使得过剩行业去产能仍将加快。

  以钢铁工业为例,过去钢铁产能在四五亿吨时,不断调控,结果到了现在约有10亿多吨,产能峰值正在到来。

  而这种调控与过去不一样,比如河北要搬迁一部分企业。那么在搬迁过程中,由于钢厂两三年之内是不能形成生产能力的,产量会下降。但在搬迁过程中,变数也很多。如果企业发现不能盈利,可能会利用政府搬迁的补贴去投资其他产业。

  市场化促产业升级

  而2015年国家对过剩产业调控的办法,可能仍主要靠市场,这与过去靠行政手段调控的情况不一样。

  此前2009年国家也批准了武钢防城港的1000万吨项目,不过因为市场过剩的因素,迄今没有投产。

  根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中国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根据国家发改委今年新的投资目录,包括钢铁等领域,国家也不再对项目实施审批,而是交给了地方。这包括煤炭行业等。这些行业利润并不高。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过剩行业价格低迷,与国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有关。比如煤炭行业,因为国家更多地用水力发电,以及重工业发展慢,这使得煤炭需求下降。

  “下一步经济如果继续放慢,则煤炭需求仍会很低,但是是否消费峰值已经到来,可能仍需要研究,比如水电不丰富时,电煤需求可能会增加。”他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