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的成都市中心城区缓堵保畅“两快两射两环”项目二环路东段改造工程,获得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中国十九冶集团第六次捧回“小金人”。

“新二环•同心环”,这个全国首创,成都市中心城区缓堵保畅“两快两射两环” 二环路工程,全长28.3公里,它的建成,等于让成都再造一条“强大版”的二环路,大大改善了成都的交通现状。匠心铸精品,在“鲁班奖”的背后,是“西部铁军”以争一创优的决心,精益求精的诚心和科技创新的慧心,打造精品绣花工程的历程。从2012年4月26日开工至2013年5月6日竣工,中国十九冶集团秉承“持续改进、打造精品”的质量理念,优质、高效地架起了这座连接民心的“同心环”。

决心——“争一”目标构筑质量基石

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的成都二环路东段改造工程EPC2标段,起于解放路口东侧,止于杉板桥,主线全长3.615千米。开工伊始,中国十九冶集团就确定了“争一创优”目标。但,成都东二环工程EPC2标段地处中心城区地段,道路所经之处均属交通要道,施工空间狭小;构件体量超大,专业化程度高,大型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投入量大;外部协调困难,需要与40多个地方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工程工期非常紧张,常规工期应该在两年半完成的工期压缩到一年零两个月……

实现“争一”目标,只有一个字,难!

但既然是“西部铁军”,再难也要争!

为了争“第一”,指挥部前移到二环路改造工程现场。

工程一中标,中国十九冶迅速集合有市政工程施工经验的优秀项目管理人员成立了项目经理部。借调组织了100多人的项目管理团队;董事长田野等领导现场坐镇,指挥着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高速运转;机关各部室管理人员全部靠前组织协调工作,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争“第一”,全公司一盘棋一股劲,团结协作创佳绩。

东二环施工牵涉到勘察设计及桩基、土建、路桥、钢结构制作及安装等各个专业,涵盖了全公司的专业范畴。在科学组织下,40多家土建劳务队伍在东二环摆开了战场;28个参建单位的员工在劳动竞赛中创优争优;成都总部机关员工共350人次,两个多月通宵维持现场吊装秩序,确保箱梁吊装顺利完成。

为了争“第一”,24小时连轴转,打的是硬仗、恶仗。

整个东二环完成桩基818根、承台226个、盖梁167个、小箱梁1159片、钢箱梁9200吨。这一串串枯燥的数字后面,是十九冶人通宵达旦的拼抢,弥漫着恶仗、硬仗的硝烟……

163个日夜,安装长30米,重110吨的小箱梁1120片,投入大型吊装设备204台;供应商砼17.5万立方米;完成钢箱梁、钢支架、护栏等1050吨钢结构的加工制作、拼装及现场安装;完成12147吨材料、构件的装卸、转运和运输;实现了构件一次合格率达95%以上现场消缺为零的目标。

2013年5月6日,中国十九冶集团成都二环路东段改造工程EPC2标段提前25天全面完工,业主成都交投集团联合中国十九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成都各大媒体宣布,中国十九冶创造了浇筑二环路第一片箱梁,二环路第一个完成全线、全匝道全部梁体工程贯通,二环路第一个具备通车能力等十六项第一。中国十九冶集团用十六项第一捍卫了西部铁军的名号。

诚心——精益求精铸造优质工程

建设优质工程,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更是东二环工程坚守的最高标准。在施工中,项目部建立健全了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三检”及交接检查制度,设计、技术交底会制度等,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

开工伊始,就制定了争创成都市优质结构工程奖、四川省“天府杯”奖和国家级优秀工程的创杯计划。围绕这一计划,项目部认真研究施工图和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编制质量控制计划及施工作业指导书;严格按规范要求和施工图纸施工,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采用工序管理点控制方法,凡达不到工序质量标准的坚决返工,直到检验合格才能转入下道工序。

“又不是造航空母舰、造卫星,要求哪有这么严啊,你要在防撞墙上绣花啊?”“说对了,我们就是在绣花!”管理人员的理直气壮震撼了现场的所有人。项目部每一名质量、安全、施工管理者,在检查中均做到事无巨细,防撞墙模板的调整、模板的精度够不够,他们都要动手检查,达不到标准,没二话,返工!

用心,就经得起检验,项目部推行市民监督员机制,组织市民观察团,走进施工现场、桥梁预制厂、中心试验室,让市民们直观了解和感受西部铁军“质造”精品的诚心与诚意。

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杯金奖、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成都市优质工程(芙蓉杯)、2014年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2014年度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二等奖……捧回的座座奖杯,见证着西部铁军用心的铸造和持久的磨砺,也照耀着中国十九冶集团追求更高品质工程之路。

慧心——科技创新助力质量提升

在整个东二环工程,科技创新成为了铸造精品的助推器。中国十九冶集团在施工中大力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建筑新技术7大项20子项;科技成果4项,省部级工法6项;并有《桥梁防撞护栏底部竖向可调节钢模板》等23项自主创新技术。

同时,项目部通过产学研结合攻关技术难点。大力开展技术攻关,与中冶建研总院材料所联合开展高效混凝土制备技术研究,与四川省公路规划院、西南市政设计总院围绕高性能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开展系列课题研究。十九冶钢结构技术研发分中心、十九冶路桥技术分中心针对工程需求,联合合作单位组织多个课题和难点攻关小组,成功解决了变截面墩柱和长悬臂盖梁模板、采用MIDAS程序建立离散模型对钢支架体系的设计优化等多项技术难题。该工程也被评为2013、2014年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3年中冶集团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2014年四川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2014年,成都市荣获由人民网主办的首批“全国民生改善典范市”称号,“新二环路”入选民生典范案例。如今的新二环,实现了道路通行能力的“倍增”,社会集聚效益的“倍增”,西部铁军建造的这条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同心决策、同心破难、同心筑路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将激励着十九冶人以不断进取的匠心“质造”更多的精品。

新的征程,“西部铁军”再出发、再奋进! (作者单位:中国十九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