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

《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并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节能减排规划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编制的“十二五”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等进行了衔接,在布局调整、城市钢厂搬迁、资源保障、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关键点上取得了一致。

《规划》明确了钢铁工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钢铁总量和品种质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同时,《规划》在品种质量、节能减排、产业布局、资源保障、技术创新、产业集中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从加快产品升级、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等九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对于“十二五”时期钢铁行业的发展,骆铁军强调,钢铁行业要加快三个转变,即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人才成长转变;由注重钢铁主业生产经营向注重生产和服务协调发展转变;由注重国内发展向注重国内和国际协调发展转变。

从内容上看,与此前的规划、产业政策相比,此次《规划》增加了对中远期粗钢消费量的预测,提出“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此后峰值弧顶区仍将持续一个时期。”

另外,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规划》指出,要进一步扩大钢铁工业对外开放程度,鼓励国外先进知名钢铁企业参股和投资国内钢铁企业和项目,在钢材产品深加工领域投资设立企业和研发中心,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境外钢铁企业集团参与国内兼并重组和合资合作,支持大型优势企业围绕低碳制造技术开展国际合作。

为确保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目标任务的实现,《规划》从健全行业标准化体系、落实钢铁产业政策、完善行业管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两化融合、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等六个方面制定了政策措施。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与2010年对比情况:

节能减排方面: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焦炉干熄焦率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8%,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低于58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量低于4.0立方米,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9%,吨钢化学需氧量下降7%,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7%以上。

粗钢消费量预测方面:综合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预测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2020年期间,峰值约7.7亿吨~8.2亿吨。

产业集中度方面: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技术创新方面: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1.1%提高到1.5%以上。  (中国冶金报 曾巧巧)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