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五冶集团召开一届三次董事会
    发布日期:2011-01-12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于
会议听取了蒙昌嘉总经理关于2010年行政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设想的汇报,审议通过了集团公司“三五”规划、房地产开发及钢结构及装备制造板块发展子规划、川沪两地分、子公司“三五”规划要点、集团公司2011年度全面预算方案、经营计划、抵押经营承包责任书、资金管理办法、子公司经营方案、绩效考核办法、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计划、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修订意见、人才队伍考核奖励办法、职工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等有关议案。董事长程并强全面总结了“二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价了2010的主要工作,分析了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内外部形势,提出了“三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及今后的工作重点,与会人员通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一致意见。
“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在两级经营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二五”规划目标:营业收入、合同额增长双双突破百亿,分别较2005年增长了276%、218%;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实现利润较2005年增长652%;企业实力明显增强,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较2005增长440%、840%;职工收入大幅增加,员工素质得到提升,和谐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钢结构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海外市场已打开局面,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发展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
2010年,公司以“项目投资、海外开发、技术创新”为工作重点,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坚持集中集约管控,全面提升企业素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目标。一是实现营业收入、合同额、利润分别较2009年增长了23.7%、36.9%、66.7%,全面完成中冶股份公司下达主要经济指标。二是市场营销取得突破。非钢市场开发取得突破,先后承接了成都“一号工程”富士康项目、屏山县新县城迁建项目等一批重大非钢项目,全年签订非钢合同额110.7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6.5%,一举打破了非钢项目多年徘徊在50%左右的局面。资金运作类项目成效显著,签订了郫县市政基础设施及安置房、温江安置房、镇江金融大厦、淮安山阳湾安置房、南充潆华道路等一批体量大、含量高、有影响的BT项目。技术类项目取得进展,引进了余热发电、新能源烘炉、烟气脱硫等技术并逐步推广,完成了云南昆钢师宗焦化二甲醚烘炉工程,签订四川茂县电石炉余热综合回收项目。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钢结构板块积极向设计、制作、安装一体化转变,承接了以组合设计为龙头的卡塔尔大厦、成都广电大厦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同时在桥梁、场馆、海外钢结构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承接了一批重点项目。房地产板块稳健运营,成都大魔方、昆明大渔片区两个大型高端项目稳步推进,新签了温江悦蓉片区、成灌犀浦东站两个土地一级整理项目,在手项目开发与销售进展顺利。四是科技创新取得成效。积极申报了四川省创新型企业、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经被评定为四川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与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及社会机构在烟气脱硫、余热利用、高强混凝土配方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五是全面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全面风险意识有所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明显增强。此外,在人力资源建设、党群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效能监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总之,集团公司2010年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发展的薄弱环节,需要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在分析内外部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集团公司2011—2015年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坚持“经营质量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实现翻番”的总体目标,发展成为工程承包、钢结构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协调发展,集品牌经营、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为一体,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管理密集、和谐发展的国内知名、国外有一定影响的创新型、集约型、效益型的现代企业。
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坚持产业转型、产品提升不动摇。坚持提升经营质量为主线,提高钢结构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海外市场等产业和板块的比重,大力提升产品含量,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二是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步发展不动摇。在抓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海外市场开发,实现两个市场协调同步发展。三是坚持五冶“一盘棋”、整体利益至上不动摇。发挥五冶的整体优势,加大川沪两地、两级公司人员、资产等生产要素的有序合理流动,实现相互支撑、联动发展、整体利益最大。四是坚持集中集约管控和调动积极性相结合不动摇。强化成本控制、全面风险管理、财务资金及投资管理等方面的集中管控力度,同时在非钢等领域采取灵活的机制政策,增大激励,调动积极性。五是鼓励二级单位做强做大、做精做专不动摇。按照集团公司“三五”规划对二级单位的定位,支持鼓励传统大公司做强做大,支持鼓励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专业公司做精做专,实现差异化发展。六是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不动摇。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七是坚持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动摇。控制总体规模,全面加强培训培养,提升核心骨干队伍素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撑。八是坚持提升企业软实力不动摇。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和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企业和谐环境建设,保证企业全面发展。
在明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的前提下,确定了2011年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措施。
2011年主要目标:营业收入128亿元、新签合同额156亿元、利润4亿元,全面完成中冶股份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
2011年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和创先争优的总体思路,以产业转型、产品提升、提高经营质量为主线,以全面风险控制为前提,以切实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目标,强化集中集约经营、全力做好市场开发、全面抓好人才建设、抓实技术管理创新,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2011年工作重点:
一、坚持三个集中集约,做到风险可控。
一是加强成本集中控制。加大工程分包、物资采购的集中控力度,实行两级结算审核制。二是强化预算、资金和投资的集中管控。强化预算的刚性执行,进一步减少资金账户,加大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加速资金周转;落实投资类项目回报要求和投资管理措施,加大对投资集中管控力度;加强子公司管理;全面清理各子公司经营状况,对微利、亏损、非持续经营子企业以及多年不分红的长期投资进行转让与处置。三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高度关注并切实抓好新板块、新领域的风险防控,实施风险联动与常态管理,保证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二、做强三大主业,强化市场开拓
工程承包板块板块要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全力营销大项目、发展类项目和技术类项目;抓好重点区域市场开发,集中力量开发成都、新疆、天津、陕西、重庆、云南、贵州等重点市场;积极稳妥开发海外市场;谨慎推进经营性投资项目。钢结构及装备制造业板块要全面提升钢结构总承包能力和装备制造能力,大力拓展高层钢结构、大型场馆、桥梁、重型工业厂房等中高端钢构产品钢构市场和海外钢结构市场。房地产开发板块要积极推进成都大魔方、昆明大渔片区、温江及郫县土地一级整理项目,抓好中冶堰景等在手项目的开发和销售,积极开拓保障性住房项目、土地一级整理项目和产业类大项目。
三、创新经营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创新经营机制。实行集团化管理,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分、子公司考核机制,加大EVA、应收账款、资产负债率等考核指标权重,推进短板考核、重点发展优势考核等差异化考核方式;研究海外市场、房地产开发等新兴产业和领域的管理机制,逐步推进产业板块事业部的管理模式。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加大问责力度,重点加强对公司非市场原因造成的公司亏损、项目亏损以及违规决策经营给公司带来损失的责任追究力度。
四、全面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支撑企业发展 按照“控制规模、加强置换、提升素质、增强激励”的原则,全面落实人才培养引进责任,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加大岗位交流,积极引进回流人员,强化全员业绩考核,采取多种激励方式,调动积极性,全力打造八支核心骨干队伍。
五、抓实技术创新,增强科技实力
抓好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抓好烟气脱硫、余热利用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逐步形成技术产业化;抓好技术方案编制,发挥技术优化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所用;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编制,做好专利申报、创优创奖等工作;继续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和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工作。
六、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011年将建成并试运行涵盖公司财务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商务智能以及各个系统集成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梳理各系统、各单位的业务管理流程,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模块,充分发挥好新建信息系统的作用,促进公司各项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七、加强和谐环境建设,促进企业稳定和谐。
不断培育和建设和谐企业环境,关爱员工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员工所思、所急、所需,营造有利于愉悦工作、留住人才的氛围;开展有主题、有意义、积极向上、寓教于乐的各类活动,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员工队伍士气高昂、作风严谨、工作高效、凝聚力强,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和谐共同发展。
在召开一届三次董事会前,集团公司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对拟提交董事会的所有议案进行了讨论,并讨论了公司党委2010年工作总结,明确了党委2011年的工作重点,通过了集团公司岗位责任管理实施办法。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