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以“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在讲话中指出,钢铁行业“十二五”期间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产品升级,全面推进钢材品种、质量和标准的提升。要把产品升级放在首位,将提高量大面广的钢材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钢铁产品性能和实物质量,加快标准升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加强钢铁产品标准与下游建设、制造标准规范的衔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进一步提升建筑、机械、轻工、造船等行业用钢材的产品质量。

 

二是继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要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地区分解任务指标,进一步降低钢铁企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用水量,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时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完善能源管理体系,依法开展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

 

三是大力加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应继续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应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针对中国资源状况,加强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资源开发与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参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钢铁新材料。

 

同时,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实现钢铁工业优化升级。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和安全生产等重点,加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企业现有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强安全生产保障。

 

四是增强资源保障能力。要积极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国内铁矿石市场秩序。同时,还要加快建立适应钢铁工业发展要求的废钢循环利用体系。

 

五是加强钢铁产业链延伸和协同。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战略合作机制,发展钢材深加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服务功能,促进由钢铁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推进产业结合,推广钢材新产品应用。鼓励钢铁企业建立钢材服务中心,联合下游行业开发钢铁新材料和下游产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钢铁材料解决方案,实现钢铁工业与下游行业互利共赢。积极发展咨询服务、技术中介、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钢铁服务业。积极开展维修、仓储、物流等服务外包,以及制氧、石灰、渣处理、废钢分类加工等辅助工序外包。 六是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强国际化经营,深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钢铁工业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吸引境外先进知名钢铁企业参股和投资国内钢铁企业和项目,在钢材产品深加工领域投资设立企业和研发中心,提升钢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