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冶华天举行“新老华天人,宁马两地行”企业文化推升活动
    发布日期:2016-05-12
“心系大马院,难以断舍离”。自1958年因为马钢九号高炉项目初入马鞍山,今年83岁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友文,已在这座城市生活了整整58年。“从既要办公又要住宿的狭小房间,到平地而起的气派高楼,中冶华天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顺应市场形势及时做出的转型抉择,也在新时期激发了中冶华天的新活力。”他说。
5月7日,中冶华天举办以“感恩•凝聚•发展”为主题的“新老华天人,宁马两地行”企业文化推升活动,近200名企业离退休老领导、老劳模、老专家,以及近两年招收的博士生、硕士生新员工共同参加活动。2013年底以来,中冶华天围绕思想观念和作风转换、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业务转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出“五五”发展格局并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一季度,中冶华天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85.4%,再创历史新高,在中冶集团13家科研、设计类子企业中名列第一。今年初,中冶华天对马鞍山办公园区和中冶华天装备制造(中试)基地实施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冶华天在马鞍山的形象。老领导、老劳模、老专家,以及近两年招收的博士生、硕士生新员工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两地办公园区和公司展厅,纷纷感叹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此次重回中冶华天,眼前又是新景,不禁令我想起过去的一个个技术攻坚画面、一个个辛苦钻研的场景。我今年76岁了,在中冶华天工作了47年,我的青春、梦想、事业甚至家庭都与‘华天’紧密相连,我感激中冶华天、不忘中冶华天、祝福中冶华天。”中冶华天全国劳模、老专家易余哲说。
入职一年的安忠义是中冶华天节能环保研究院新引进的博士生。“前不久,我们自主研发的污水处理装备被认证为国际先进,不仅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而且实现了华天国际专利零的突破,这是中冶华天敢于挑战、勇于突破的缩影之一。一年多的经历告诉我,今天我们所在的中冶华天,包含着代代中冶华天人的拼搏与奋斗,年青一代要做的,就是向前辈看齐,跟问题叫板,迎难克坚,锐意进取。”
“没有大马院人的接力传承,就没有中冶华天的今天。当前正是中冶华天转型关键期,未来我们将汇聚全体中冶华天人的强大正能量,共同助推企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底将中冶华天建设成为钢铁冶金、环境能源、工程咨询业务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高端,房建市政、康养地产业务规模效益并举的国际化一流公司。”中冶华天董事长康承业说。 (中冶华天 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