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三一杯”首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河北省选拔赛在中国二十二冶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隆重举行,共有来自河北省的7支队伍30余名选手参加角逐,最终中国二十二冶以全部竞赛项目第一名的战果获得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这是装配式建筑首次登上中国技能大赛的舞台,也是河北省“百万工匠”计划打造高技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一次有益尝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本次竞赛以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必备的混凝土构件制作、混凝土构件灌浆和混凝土构件装配三大关键环节为竞赛内容,综合考量参赛队伍识图、测量、生产与施工组织、工法操作等专业技能水平。经过10个小时的激烈角逐,中国二十二冶代表队一举拿下了全部项目的桂冠。欣喜的同时,每个参赛队员心里都十分清楚,“第一名”绝不是轻轻松松取得的,而是靠扎扎实实的赛前苦练、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和团队默契磨出来的。比赛前,中国二十二冶代表队领队付百东这样鼓励队员: “我们是十年磨一剑,一朝亮真功!”中国二十二冶是国内首批探索装配式建筑的企业之一,十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拥有多个装配式项目的建设经验,获得了百余项行业技术专利和成果,这都为企业拥有更扎实的操作经验和专业水平奠定了基础。


在混凝土构件制作环节,3名选手要完成5项20多道工序的规范操作,需要连续作业8小时以上。一个流程的操作失误就会使整个工序无限延长,并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误差。这在比赛过程中对参赛者的体力、耐力和细致度都是相当大的考验。嘈杂的厂房内,各参赛队选手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装拆模、预留预埋、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脱模等操作,每一环节都有着严格细致的工序标准,选手们都是手法娴熟、经验老到的熟练技师,按章操作不在话下。然而,中国二十二冶的选手与其他参赛队直接在施工平台上作业略有不同的是,墙体制作和钢筋绑扎都在准备台上进行,也正是由于这略微的差别,使得最终墙体脱模后的成品质量和观感更加均匀,更胜一筹。付百东介绍说:这并不是临场之举,而是在之前无数次的生产过程中改善成品质量所总结出的经验,在准备台上将墙体构件制作完成后再整体吊装到施工平台上进行浇筑,能够避免工人直接在施工平台上操作对作业面造成二次污染,也减少了清理施工平台的时间,有利于成品保护,提升成品的观感质量。当然,在准备台上进行作业,也对操作人员的熟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工业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

新时代建筑行业更需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此次竞赛有利于在全省装配式建筑行业形成崇尚知识、崇尚技能、崇尚人才的良好氛围,而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桥头堡”,必将承担起培育、选树优秀技能人才的重任。此次竞赛的30余名选手是从全省各家装配式建筑企业推荐、选拔上来的技术能手,平均工作经验都在15年以上。中国二十二冶代表队派出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90”后小伙子组成团队,从经验和技术水平上在高手云集的参赛队中并不占有优势。在混凝土构件装配比赛环节,竞争对手明显展示出了“老师傅”的熟练性和速度优势,吊装、对位、安装等一系列动作非常流畅,速度也很快。与此相比,中国二十二冶的3名小伙子似乎显得有些“不紧不慢”:检查钢丝绳、吊具、吊钉,铺设密封条、调整垫板、查看说明书……每一项都自顾进行着,场外人群中开始有一些声音“比赛用的吊具设备都是绝对安全的,有必要这么检查吗?”“坐浆料拌拌差不多得了,多浪费时间呀!”眼看着对手已经完成构件安装,进行最后清理了,这边的3人仍然有条不紊地分工:一人指挥吊车,另外两人配合通过引导绳,控制墙板的下落方向,待到距预埋钢筋顶部2厘米处,利用反光镜观察下层墙体套筒钢筋与本层预制墙体套筒位置,进行微调,使之平稳就位……最终在对手完成装配后的两分钟结束了全部工作。看似多了两分钟,实则每个环节细致把控,坐浆料搅拌充分均匀,构件安装位置的各项偏差均控制在5毫米以内,最终的综合比分反胜对手排名第一。3名年轻的小伙子也收获良多,正如刚入厂时老师傅教他们的一样,“磨刀不误砍柴工”,工业时代不是仅仅追求速度的时代,如何又快又好实现装配式建筑品质不断提升,关键核心还是对细节的把控和对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才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通过一天的鏖战,中国二十二冶最终拿下全部赛项的第一名,其他各参赛队也都各展所长,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为广大选手和观众献上一场生动的技能比拼盛宴。河北省“百万工匠”计划到2020年要新培养百万燕赵工匠,鼓励高技能人才带徒传艺,本次竞赛的成功举办有助于弘扬新时代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水平,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优,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培育装配式建筑高技能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葛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