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当今的热词,“工匠精神”引发了矿山人的热议。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状元”就是一个出色的“工匠”。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工匠,即使不是工匠,工匠精神的传递同样需要有千千万万爱岗敬业者的强力支撑。

在大冶铁矿同一个球磨岗位,蔡传本、方国俊、骆军祥、喻红钢是一脉相承的四代师徒劳模,按照矿山的传统就是师爷、师傅、徒弟、徒孙的辈分。四代师徒在球磨岗位上,传递的不只是劳模接力棒,更是爱岗敬业、技高一筹的工匠精神。

蔡传本“坐火箭”

蔡传本1969年到大冶铁矿球磨岗位。球磨岗位劳动强度大,噪声大。但是球磨很关键,打个比方,球磨就如同人的“胃”,它把矿石磨成浆状后供给选别作业等“小肠”吸收营养,为高炉生产出优质的铁精矿。

那个年代,球磨工作环境艰苦,没有休息室,蔡传本他们把废旧厚皮带边打眼,用绳子扎起来垒成四面‘墙’挡风,顶上就用石棉瓦盖起来挡灰。他们学习铁人王进喜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虽然工资很低,更谈不上奖金,他们却开展着一种特殊的劳动竞赛:现场有一块劳动竞赛栏,同一个机台的球磨工你追我赶,台时产量干上游的,就在竞赛栏上画一个火箭,中游的坐飞机,下游的拉板车。蔡传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踏实努力,埋头苦干,以“笨功夫”练就自己的“真本事”,因而球磨台时产量总是名列前茅,并荣获了黄石市劳模。如今蔡传本已经退休回老家,经常坐火箭的爽劲至今他都恋恋不忘。

方国俊“创新法”

方国俊是1991年技校毕业后到大冶铁矿当了一名球磨工。上班第一天,面对硕大的球磨机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方国俊有了打退堂课的念头。

蔡传本看出了方国俊的心思。“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当工人要有好技术,只有人操作机器,没有机器吓跑人的。”蔡传本的当头一喝让方国俊暗下决心:要做一个最好的球磨工。5年的磨练,方国俊连续3次荣获大冶铁矿和武钢球磨技术状元。随着原矿性质变化后,原来的球磨操作方法不能满足磨矿工艺新要求,方国俊开始探索新的操作法。蔡传本虽然书读的少,但经验足;虽然有的是“土”方法,但管用。在蔡传本的帮助下,方国俊1998年创新了“球磨先进操作法”。记得当时评审专家这样说到:“有的操作经验在教科书中也找不到的。”从而成为了矿山第一个被集团公司命名的先进操作法。方国俊2004年和2008年荣获武钢劳模和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

骆军祥“当能手”

骆军祥来自农村,父亲去世早,他1995年顶职到大冶铁矿,拜师于方国俊的门下。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好的工人,就要干一行就要钻一行,精一行。师傅不仅教我球磨技能,更教我如何做人。”这种浓浓的师徒情,一直激励着骆军祥不断进步。

农村的孩子吃苦耐劳、肯学、肯钻。工作的时候,骆军祥总是跟着方国俊,每一个操作要领,他都要弄懂弄透才能罢手。强将手下无弱兵,经过一年多年的磨练,骆军祥技术水平也显著提升,就很快出师独当一面了,并先后2次荣获大冶铁矿球磨工技术能手。又经过5年的磨练,骆军祥成为了一名大班长,并成为了带班上的能手。骆军祥带出的班组先后荣获了武钢特等红旗班组、中央企业红旗班组、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他2007年至2014年间4次被评为武钢劳模,1次荣获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

喻红钢“夺状元”

喻红钢于2005年从井下风钻工转岗到选矿车间球磨岗位,他和骆军祥年纪相差不大,既是师徒,更是兄弟。“师傅教给我严格,教给我钻研,教给我惟精惟一,教给我永不服输”,喻红钢在师傅的传帮带下勇往直前。

功到自然成,熟能生巧才是精工巧技的秘诀。师傅骆军祥的一言一行,也激励着喻红钢严格遵循球磨工作标准,不允许任何失误;喻红钢对球磨操作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按要求做到位,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师傅真心教,徒弟用心学,2010年喻红钢荣获大冶铁矿和武钢集团公司双料技术状元。越是重复和枯燥的工作越能磨练意志和耐心,喻红钢不断精进,练就了游刃有余的球磨技术,在2014年黄石市球磨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喻红钢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凭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技艺的极致,勇夺黄石市技术状元的桂冠,并被评为黄石市劳模,今年又荣获了武钢劳模。 (作者单位:武钢大冶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