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尧

 

   

6年来,埋弧焊班先后参加了首钢京唐炼钢、曹妃甸煤炭码头、北京财富大厦、印度满汉电厂、俄罗斯卡卢金热风炉等国内外大型工程的施工生产,累计焊接钢结构10万余吨,质量合格率达95%以上,成为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和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实行精细管理  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埋弧焊班严格按照厂里提出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要求,结合本班组实际情况,对本班组的操作步骤、质量验收、安全文明生产、班组考核奖惩等工作要求和标准进行了规范,并坚持做好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公示公开,保证班组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要求员工按照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焊接,从焊接的角度、电流的大小、焊缝的尺寸甚至外观等方面都安排专人进行严格的自检、互检,防止因操作失误保证监督考核工作落实到位,出现错误立即进行整改,直到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经济处罚和教育。同时,对员工使用焊接设备实行”一人一机”的定岗定责制度,要求员工对焊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出现问题及时上报检修,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开展技术创新  全面提升班组降本增效工作水平

    埋弧焊班紧紧围绕降本增效这一目标,以“五小创新”和“立足本职比贡献”等主题活动的长效开展为平台,充分调动起职工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截至目前,埋弧焊班职工将现有的焊接技艺不断改进,练就出氩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单面焊双面成型、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30mm厚板立焊大电流一次成型熔透焊接方法和埋弧自动焊一级熔透焊缝等技术绝招,为公司创新创效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曹妃甸置业大厦工程中,业主对工期、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对焊接质量要求一级全熔透,埋弧焊班面临很大挑战。四十余名焊接工人在了解到工程构件的焊接要求后,迎难而上,认真进行研究探索,经过反复试验,大胆对焊接工艺进行了改进,把25mm偏心坡口改成正心坡口,把清根焊透改成不清根焊透。重新制定焊接参数。改进后的焊缝合格率达98%,提高效率近3倍。2013年,这项工艺创新经过多次合理改进,形成了不清根埋弧焊船型熔透焊接工艺创新成果,并荣获全国冶金建设行业QC成果一等奖。

    在厚板焊接中,控制变形是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埋弧焊班广大职工通过长期实践和反复观察、测量、对比,根据应力与变形关系改变了焊接工作胎架的角度和焊接顺序,将焊接工作胎架由原45°改成38°,焊接顺序由原来的一个方向焊完,改成正反方向各焊一遍,并自制90°三角量板,在量变情况下及时进行翻转,有效地控制了焊接H型钢的扭变,大大提高了降本增效水平,为保证工程全面履约和塑造企业优质品牌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埋弧焊班首创的“单电双细丝埋弧焊接法”为公司节约了13%的焊材成本,仅此一项创新降低成本达55.87万元/年。

坚持文化引领  全面提升班组文化建设水平

    埋弧焊班围绕“一家亲”的目标,根据班组95%以上为30岁以下年轻人的实际情况,利用建立埋弧焊班QQ群、微信群等容易为广年轻职工所接受的形式,加强了班组职工之间的联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通过建立健全班组帮扶互助机制,帮助班组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营造出“一人有难、全体支援”的感人氛围,让每名职工都能切身体会到“一家亲”的温暖,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增强。

以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促进青年职工成长成才为目标,埋弧焊班一方面充分利用公司党建和团建优势,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青年安全示范岗”、“安康杯”劳动竞赛以及岗位技术比武等活动,连续三年在公司“先进班组”、“安康杯”竞赛以及“青年安全示范岗”等创建活动或评比中胜出,多名青年职工被评为公司和二十二冶集团的先进生产(工作)者,受到公司和集团的表彰奖励,增强了班组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青年职工技能培训,鼓励青年职工参加职业技能考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个人和企业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埋弧焊班班长的户成才,先后获得全国冶金建设行业“优秀焊工”、“振兴唐山三等功”、唐山市“张雪松式能工巧匠” 、二十二冶集团“劳动模范”、河北省“能工巧匠”以及中冶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是公司焊接技术的骨干人才。

户成才在组织班组青年职工培训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组织集中理论学习、现场培训演练、结对帮扶学习等方式,营造出全员学习、共同进步的浓厚氛围。在户成才的精心培育下,经过多年的磨练,埋弧焊班职工的整体技能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仅2008年一年就有20名班组员工全部通过MAG气体保护焊6GR美国标准焊工证考试。同时,在2013年,分别有30人和15人参加了焊工考试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全部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为公司取得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维斯塔斯(Vestas)风电塔筒制作资质、龙门吊制作资质以及向高端钢结构和风电塔筒等设备制作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