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一个在机械设备领域不断耕耘三十年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把全部身心与智慧都献给企业、为企业二次创业、特钢基地建设、公司二度整合、企业转型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管理者。他在企业负责人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追求、一项一个突破持续创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攀登,在他以坚强的毅力与不凡的才干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实现了价值,为自己体现了价值。十余年来,他直接参与领衔创新,创造了填补国家空白的超低碳军工阀体铸造、成套热挤压模具制造、及专用于钛板的真空蠕变平整炉研发等13项创新成果。他相继荣获上海市青工科技成果大赛三等奖、五钢(集团)公司首届科技大会一等奖、上海冶金控股公司工程建设一等功、宝钢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五钢集团建设功臣称号、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双文明标兵称号,他带领的五钢设备公司分别获中冶宝钢技术2010年度、2011年度、2013年度双文明先进单位等诸荣。

2008年,根据宝钢集团战略部署,五钢设备公司整合进入中冶宝钢技术以来,作为分公司经理、党委书记,他带领员工迎着困难奋进,克服了金融危机、行业冲击,在服务价格远低于周边企业的情况下,通过以诚取信、以品立足、以实取胜,兑现了公司效益与员工收益同步翻番的目标,受到公司内外广大员工普遍赞誉。一位老钳工在他退休前深情地把一首“不去高谈论成败、一心只做开拓人……”的七言诗送给自己最尊敬的领导徐建华这位优化管理的引领者、技术创新的攻艰者、事业攀高的执著追求者。

有的放矢明确方向  优化管理形成系列规范

徐建华从一线技术岗位走上管理岗位、企业领导岗位,始终立足实际寻求企业发展方向。通过对社会市场需求、生产经营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后,有的放矢地在企业重组转型第一时间切合市场需求进行了公司作业板块的机构调整,建立了以专业化、扁平化模式为前提的检修协力、项目炉窑、新品制造三大业务板块。三大板块相应的对口管理部门也应运而生,负责接轨市场需求一门式的业务管理,技术服务的专业性、高效性得到充分体现,为公司市场开拓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注重把优化管理延伸到公司人、财、物的管理、精简高效的过程控制。如:对协作队伍进行全面清理,内部挖潜,基本实现运保检修无外包业务,公司检修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利用宝钢协解政策进行人力资源调整、员工队伍优化,逐步消化冗员,实现正式工减少434人,为公司轻装上阵奠定基础。对公司ERP系统改造升级,规范业务流程,实现公司合同、生产、采购、仓储、供应商管理等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高效管控。根据公司实情逐步建立了一套公开透明的成本考核、工时计奖考核机制,突出了收入与贡献匹配,解决了劳务工与正式工的收入差异问题,公司各层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等等。

此外,为全面规范和加强现场基础管理,在各检修作业广泛推进“检修区域标识规范、安全防范告知规范、项目明细要求规范、工具设置堆放规范、检修作业工序规范”的检修现场“五规范”。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加工场所“五到位”管理标准,并从实际出发对可视化管理进行探索,亲自主持编制了检修作业、加工制造《可视化管理手册》来指导员工规范作业,受到公司内外的一致好评。

紧扣重点攻坚克难  持续创新提升品牌

紧贴特钢发展重点,紧扣市场用户攀高难点进行攻坚克难、持续创新,这是徐建华同志坚定不移的追求。无论节假、双休、夜间,只要工程现场有难点、重点的问题他都会赶赴现场,这种作风已成为他的职业习惯。他凭借长期在现场对各类先进设备性能探索,领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企业品牌。他通过多次在初轧厂主线的年修、检修实战,抓住了某一台主要设备易损的薄弱环节,在不改动箱体本身结构的基础上巧设四个液压螺母,彻底改变了每年要停产二次检修的被动局面,实现了此设备数年“不检修”无故障运行,直接效益可观,间接效益巨大。

长年来他主攻或领衔攻克的国内领先的成果有13项。诸如:超低碳双向不锈钢军工阀体填补了国家空白;用高温合金材料浇铸、加工特大型等温锻模具开创了国内先河;成套热挤压模具加工成为国内替代进口的首家制造商,60MN热挤压机和25MN热扩孔机模具的制造成果被集团鉴定为国内先进;63MN热挤压筒换衬技术在国内首家突破;以领先市场的技术能力制定了企业标准《钢锭模技术条件》,公司成为华东地区中、小型钢锭模的主要供应商,并将产品远销法国;径锻机锤头制造与修复技术已形成了规范的企业标准,基本覆盖国内径锻机产线市场;在为宝钢特钢历年精品基地建设中,承接制造的100t及60t大电炉、钢水包、钢包回转台等炼钢标志性产品与国际一流设备接轨,此间他提出的在炉体内加工装备,攻克了加工难题;借助在为宝钢特钢服务中形成的特种冶金设备安装、维修经验,探索企业转型,成功开辟工业炉窑研发、设计领域,公司研制的固熔炉及专用于钛板的真空蠕变平整炉均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2013年,他利用公司工业炉窑技术优势,提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进行服务延伸,成功实现工业炉节能改造研发,2014年以此为切入点开辟了国内工业炉节能改造市场。

装备技能双向投资   瞄准市场不断攀高

冶金服务企业要持续接轨用户与市场发展需求,必须同步进行接轨市场攀高的硬件装备、软件技能双向投资。为此,徐建华同志借宝钢特钢产业调整契机,在对高端模具、大型模具产品的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后,利用三个月的时间亲手拟订了一套模具加工中心投资建设方案。在得到批准后,公司投资四千万组建模具加工中心,新建厂房约7000平方米、配备8类机械设备27台套,形成了具有综合加工能力的装备实力,该场所被评为中冶集团首批安全生产标准化车间。2011年,他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亲自组织策划实施铸造生产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对铸造厂房改造、现场起重器具优化及2座7吨化铁炉独立运行改造,使生产能力从原来的单件20吨提高到单件40吨,大幅提高了自制钢锭模的业务范围,实现了40吨大型钢锭模的铸造,公司装备能力的进一步升级优化,为企业拓展市场奠定了基础。

企业在硬件装备升级的同时,员工业务技能水平也得到同步提升。三年来,公司在他的决策下耗资近百万对十大工种、4500余人次进行了技能培训,他提倡的以现场为课堂、以项目为教材、以设备为载体、以攻坚为舞台的自主培训效果显著。对此,公司高级工、高级技能人员的比例提高到40%,兼会比例普及到65%、二门以上兼会的比例提高到30%。在普及培训提高的基础上,他还实施了为特钢设备消缺的专家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他身体力行进行授课,一站式集成服务的人才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徐建华就任企业负责人以来,他带领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宝钢特钢的精品基地建设事业中。面临危机冲击、市场挑战,他与员工共甘苦,吸纳五钢、钢研所等单位相关人员1800余人;并按宝钢特钢战略部署完成相关区域的关、停、并、转重任,减员约2000人;有效实施公司作业场所整体搬迁、铸造车间远迁外地。整合进入中冶宝钢技术之后,他作为特钢资深管理人员,面临着从“业主方”到“协力方”的巨大身份转变,面对企业文化、管理方式、身份转变等诸多变化,他率先转变服务观念,坚定了通过“二次创业”促使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决心,确定了成为国内特钢行业集成、专业化首选服务商的企业发展方向,实现了公司效益与员工收益同步提升的可喜业绩。他不愧为智慧劳动、勇于攀登的模范,执著追求、赢得成功的典范。 (中冶宝钢技术  张思扬  钱俊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