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母亲在视频中向我转述的父亲的一句感慨。起因仅仅是得知我生病发烧,父亲便一夜未眠,一会儿起来看看手机,一会儿起来洗把脸,一会儿溜达到客厅静坐。天亮后,母亲问父亲:“你这一夜咋的了?折腾个不停。”父亲嘴硬:“就是热得睡不着。”母亲笑了:“你可不是热的,你是听说闺女发烧了急的吧!”父亲这才松了口:“这就叫‘儿行千里母担忧’。”

听完这话,我装作没拿稳手机的样子把镜头挪开,悄悄擦掉了眼泪笑话父亲:“瞧你那点出息,一点也沉不住气,谁说疫情期间就不能发烧啦?还‘儿行千里母担忧’,母担忧不担忧没看出来,父倒是担忧得厉害。”一阵笑闹后,我挂断视频,哭笑不得。三十多岁的年纪,近十年的远离家乡、成家立业,工作中学着独当一面,生活中学着相夫持家,却唯独在父母那里,学不会长大。

这时,丈夫端来了一碗面,煮得烂烂的面条已经分不出汤水,西红柿和鸡蛋碎到肉眼几乎找不到,我失笑,真是丑到了极限。丈夫也有些汗颜,解释道:“这真是我用心做的,尝尝,也许味道还行。”我挑起一筷子塞进嘴里,本想快速咽下去的时候却意外吃出了姜丝,也正是这意外出现的姜丝,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我边吃着面条,边跟丈夫述说着。那是一个小时候的寒冬,我发了高烧,父母因事都回了老家,家里只有我和姐姐在。原以为就得这样熬着了,深夜,父亲顶着寒风回来了,没来得及暖和暖和歇歇脚,就先给我做了一碗面,时至今日我都记得,那碗面里浓浓的姜味儿,和今天这碗面的姜味一样。还有一次,是个夏天,我从爷爷家回来发了烧,母亲驮着捆铺盖卷就带我去了医院,毫不意外,医生安排输液。母亲把铺盖卷铺在病床上,好让我能躺着更舒服些。我说我饿了,母亲就立刻跑到医院门口买回了煎饼,一口一口地喂我吃;我说我不想吃煎饼皮,母亲就挑出煎饼里的油饼给我,她来解决剩下的煎饼皮。如今回想起来,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又要养家又要供我和姐姐上学,本就捉襟见肘,我为什么非得要求那么多呢?医院门口的东西多贵呀……

一碗面吃得见了底,我的回忆也跟着结束了。丈夫说:“你看,从小你就是个嚼牙的孩子,不听话。”我笑了,是啊,从小就多灾多病,给父母添了不知多少难题,可就是这么个嚼牙的我,却始终都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即使我已经三十多岁,他们也依然在为我的一次发烧而着急。儿行千里母担忧,找个时间,回次家吧,离他们近一些,哪怕只有几天光景。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曹永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