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目标:领跑中国钢铁科技 ——鞍钢科技创新纪实
    发布日期:2009-02-12
目标:领跑中国钢铁科技 ——鞍钢科技创新纪实
黄献东
2008年是鞍钢实现第二步跨越奋斗目标的起步之年。这一年,有四个标志性事件载入鞍钢科技发展史册:
一是
从“跟跑”向“领跑”跨越,促使鞍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让鞍钢在市场竞争中振翅腾飞。目前,笔者走进“科技鞍钢”。
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
自2006年被确定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以来,鞍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鞍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在鞍钢股份公司相关单位调研时指出:鞍钢实施“四个转变”战略的核心是实施技术领先战略,而实现从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向“领跑者”转变,关键在创新型企业建设。因此,必须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鞍钢进入世界500强,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围绕建设创新型企业,鞍钢科技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科研思路的转变、研发支撑体系和创新队伍建设、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创新管理与制度建设、品牌塑造、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7年末,鞍钢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对10名鞍钢“科技标兵”每人奖励一辆捷达轿车。通过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鞍钢研发人数和授权发明专利数逐年增加,创新能力建设明显增强。
2008年,鞍钢新产品项目平均研发周期明显缩短,新产品转化为常规专用材速度显著加快,目前专用材比例已达到9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2008年7月,鞍钢顺利通过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评审验收,成为93家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获得这一荣誉为鞍钢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鞍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并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
同时,鞍钢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新渠道,组织140余人次参加了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等7个国际会议和11个国内专业学术会议,发表科技论文18篇,交流论文33篇,向第五届国际炼铁技术大会等4个国际会议投递英文论文20余篇。通过学术交流,鞍钢结识了更多的国内外钢铁行业中的顶尖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了解了国际冶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开拓了鞍钢广大员工的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了专业技术和外语水平。通过学术交流,越来越多国内外的钢铁行业人士进一步了解了鞍钢的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和鞍钢人的精神风貌,提高了鞍钢的国际地位、声誉和影响力。
2008年10月,国际钢铁协会正式更名为世界钢铁协会。自2004年正式被该协会接纳为会员以来,鞍钢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步伐,积极为科技人员搭建成长平台。2007年,鞍钢组织18名选手第一次参加国际网络炼钢大赛,一举摘得企业组桂冠。在2008年11月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网络炼钢大赛中,鞍钢风采再次得以展现。由13名鞍钢参赛队员组成的5组参赛队从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478个参赛组中脱颖而出,鞍钢5个参赛组全部进入总排名前10名,其中王超、李曙光夺得大赛亚军,其他四组选手分别获得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第十名,创造鞍钢参赛以来最好成绩,在国际冶金竞技舞台上为鞍钢争得了荣誉。
2008年,鞍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要求,全面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举办了“矿业杯”知识产权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保证了知识产权各项管理任务的顺利实施。2008年,鞍钢科技创新项目中产生并申请专利100余件,其中集团公司重点创新项目提出专利申请占60%以上。截至2008年末,鞍钢当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提出专利申请749件,取得国家专利受理733件,超出全年700件的计划指标33件,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34.2%,连续3年实现了专利申请量100%递增,达到前9年专利申请量总和,创历年专利申请量之最。
另外,去年鞍钢在国家的发明专利受理达到246件,比上年增长了72%;取得国家授权专利210件,比上年增长了169%;在钢铁冶金领域再次提出3项国际PCT专利申请;2项发明专利荣获“第十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这是鞍钢继1989年获得该奖以来,再次获此殊荣。截至目前,鞍钢拥有申请和授权专利1200余件,其中钢铁冶金技术和采选矿技术专利占75%,发明专利占38%以上。鞍钢的专利技术85%以上在企业内部付诸实施和推广。
促进核心技术发展
创新型企业建设有效促进了鞍钢由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向“领跑者”转变,更促进了科技成果的研发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2008年,鞍钢集团公司修订了《鞍钢“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启动了首批20项实施预期3年左右的科技重大项目,这些课题和项目都处于冶金科技前沿核心技术领域,是钢铁行业发展迫切需求的,对提升鞍钢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其中,“ASP冷轧汽车用薄板生产技术开发”已通过国家科技部课题审核;“大型水轮机转轮铸件制造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课题”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全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中期专家评审;“烧结过程余热资源的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工程化技术开发”课题通过专家组评审。同时,鞍钢组织9个项目申报2008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1项成果获一等奖、1项成果获二等奖、1项成果获三等奖;组织8个项目申报200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其中4项成果获二等奖、3项成果获三等奖;组织1项成果申报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获一等奖;《鞍钢船体结构及海洋平台用系列钢板》项目荣获首届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组织完成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暨新产品鉴定8项,全部通过专家组验收……
2008年,鞍钢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高级别管线钢研制”取得重要进展,X80平板项目通过新产品鉴定,为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供货;出口印度极限规格X
创新永无止境。
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张晓刚指出,2009年,鞍钢将以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为契机,通过组建鞍钢技术研究院,统筹科研开发工作,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夯实科技管理基础工作,争取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条件成熟时,鞍钢还将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实现研发业务的全球化运作。(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