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展翅  扶摇万里

——宝冶建设公司钢结构产业整合资源发展走向康庄大道

 

郑建果

钢结构产业在纷纭复杂的市场风云中,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钢结构产业,不断做强做大,是中冶集团发展转型的要求,也是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贯彻科学发展观,进行产业创新、产业提升、产业转型的不懈追求。

为了使钢结构产业真正形成合力,包括宝冶建设装备、人才、技术、资金等综合实力作用发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断地对企业内部钢结构产业资源进行了持续、有效的整合,取得一系列的综合性效果。目前,宝冶建设钢结构产量已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同时,他们的海外市场订单成倍增长。宝冶建设大跨度空间网格钢结构科技开发成为国家立项、填补空白的先进项目,宝冶建设已成为国家钢结构研发中心。

整合———历史与现实

宝冶建设钢结构产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规模、设备能力、固定资产等具有自然形成的特点,但与钢结构市场的飞速发展态势相比,不能适应时代和竞争的需要。为此,宝冶建设以高标准对规模分布合理性、装备实力发挥作用、运营是否优化及程序化作业流程科学性等进行了反思,做出整合的可行性研究结论,作为资源整合的前提。

另外,他们还对钢结构产业设计、安装、检测、检修、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进行反思,为有效整合提供了战略战术的依据。

整合———目标与措施

资源整合牵涉多个单位,说易行难。对此,宝冶建设不仅从“硬件”入手,也从“软件”考虑;既抓局部,又抓全局;既看表象,又抓本质。他们围绕实现钢结构产业体系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大目标,同时实现不同方面的目标,并以分项目标保证总目标实现。

在具体实施上,宝冶建设重点从最基础的钢结构制造抓起:一是将所属钢结构制造厂相对集中,由管理公司统一管理。二是着重强化一厂、二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扩建。建成的现代化单体厂房———罗店钢结构新厂,成为宝冶建设钢结构重要生产基地。三是根据工艺流程对所有生产厂房和堆场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生产布局,使物流畅通,作业条理化。四是制订最优化的生产工艺,使操作程序化、机械化、自动化。还通过对设备的调整、配置和局域网等智能手段的应用,使生产形成大流水作业,标准化作业。五是按照先进厂、标牌厂、品牌厂的目标,建造新型的宝冶建设罗店钢结构新厂。

通过改造、重组、调整等措施,宝冶建设实现了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分工。他们通过持续不断地抓技术创新、精细管理、人才建设,使其钢结构产量增加,质量、产业集中度提高,竞争能力也增强了。

整合———提升与转型

宝冶建设的发展转型,这几年重点是抓钢结构产业的发展,而这个发展主要是由钢结构产业的一系列提升而实现的。其标志是:

一是由辅助产业向主业提升。21世纪初,宝冶建设钢结构产量只有几万吨,通过整合出现跨越式增长,目前的产量有几十万吨,成为宝冶建设又一重要产业。二是由从工程依附向独立的向社会提供产品提升。过去是承揽建筑施工工程而制作有关的钢结构,现在已成龙配套,独立系列地提供钢结构产品。三是由内销向外销提升。目前,宝冶建设钢结构产品快速开拓国际市场,海外的订单已越来越多。四是由产品以建筑业为主向非标设备、工艺结构提升。目前,其数额也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五是由作坊式生产向管理集中化、布局规范化、工艺最优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目前,其已形成BOX柱、H型钢、管桁架、标准压型板等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六是由零星产品向产品系列化提升。目前,其重钢、轻钢、压型板等系列产品已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七是由从分隔分散逐渐向一体化提升。目前,宝冶建设钢结构产业已建成完整的体系,设计、制造、安装、检修、检测已成系统化。八是由从低端向高端提升。企业发展在国内走总承包发展之路,在海外深入掌握国外钢结构标准与规范,走国际化发展之路,迅速打开海外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通过整合,宝冶建设钢结构产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已成为国内重钢结构制作的龙头企业。

整合———思路与出路

宝冶建设对整合的体会是思路决定出路。宝冶建设以中冶集团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总体为导向,以自身已形成的条件为基础,实施大整合、战略整合、体系化整合。他们既有硬实力的资源整合,如搬厂、建厂、合并,生产流水线重新调整布局;也有软实力整合,如品牌、标识、钢结构文化统一形成等。既有局部的资源整合,使各个厂的管理更精细化,效率更高,又有全局资源统一协调,如一体化营销、钢材集中采购、设计中心钢结构设计能力增强、工程技术公司钢结构检测能力提升等,打开了钢结构产业发展出路。其具体体现在“三性”、“三化”、“三发展”上。

 “三性”,即系统性、稳定性、创新性。其标志是:一是以设计为龙头,从上游抓起,整合设计力量,采用先进技术,联合大专院校,形成总承包能力;二是以制造为基础,加强硬件投入,集中优势资源,提高产能、产量,加强统一管理,形成了3个大型钢结构生产基地,1个压型板生产基地;三是以安装为关键,注重现场安装作业,强化安装人员技能,提高工程质量;四是以检修、检测为延伸,开发新的市场,利用宝冶建设装备、技术优势,利用所拥有的多种检测一级和甲级资质,最终形成设计、制作、安装、检修、检测成龙配套、互助互补的产业链,降低了总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三化”,即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其标志是:在设计上,对详图的转换,用先进的软件,从建模到加工,形成设计标准化作业过程;在制作上,对产品进行了轻钢、重钢等专业化分工,进行区域布局,整体规划,统一管理,形成了规范化作业线;在安装上,与同济大学联合成立机器人公司,用最先进的液压技术,在复杂的施工现场进行大规模精密科学的安装作业。宝冶建设还认真总结经验和消化先进科技成果,承担编写了多个国家钢结构行业标准和制订了一系列企业内部的规范、标准,使管理走向程序运行的轨道。

 “三发展”,即科学发展、战略发展、市场化发展。其标志是:宝冶建设针对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抓住了钢结构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战略分析、战略决策,进行了资金、设备、人才的持续投入,实现了产业创新提升发展。如大跨度空间网格钢结构在理论、实践上的突破,就是宝冶建设钢结构产业科学发展、战略发展、市场化发展最成功的典型案例。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苏州新国际博览中心、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等钢结构量大、复杂、有特色的大型建筑,成为了宝冶建设大跨度空间网格钢结构工程的品牌标志,并由此获得了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等多个奖项。

鲲鹏展翅,扶摇万里。根据中冶集团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要求,根据宝冶建设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产业体系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宝冶建设钢结构产业发展走上了前景广阔的康庄大道。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