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企    安全第一   ---浅谈“安全第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冶资源锡铁山二矿    陈永春     “安全第一”不仅是安全文化的纲,而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本质。现代企业需要企业文化,她是企业进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既然“安全第一”是安全文化的纲,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有固本强企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特性。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安全第一”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强有力的安全文化氛围,真正起到固本强企的作用,笔者以为:首先,要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第一”的理念并执行这一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现代企业职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必定形成群体成员认知和认同的价值观。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从集团公司CEO到独立核算施工生产企业单位领导者,只有从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入手,才能使人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第一”的重要性,才能付诸行动。从认识上来剖析,一些企业的领导思想麻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得不牢,在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发生矛盾时,往往重生产、重效益、重发展轻安全,甚至把两者对立起来。诸如特别重大事故“2.22”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8人;重大事故“3.23”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所属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在建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造粒塔施工工地高约85米的施工台板垮塌,造成12人死亡。从上述安全案例来看,特别是一些矿山企业管理人员和岗位工人素质不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上没有高度,更没有把“安全第一”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从另一方面说,培养职工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提高防护能力,是安全文化建设最广泛的内容,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亦是固本兴企、固本强企、关爱生命、珍爱家庭的具体体现,安全文化则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兴隆一方。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安全第一”置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用具体的事故隐患和事故案例的安全技术分析,普及安全常识,做到“安全第一”的警钟长鸣。从职工被动接受安全教育向主动接受教育转化,从职工行动上“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化。由此提高企业文化在安全建设上的品位,为职工搭建营造安全文化的平台。如华冶公司把安全教训和安全规范搬上银屏,把刻录光盘发到施工生产一线,利用这种安全文化宣传群众、疏导群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譬如,锡铁山二矿主业是矿山基建与生产,无论是露天矿山还是地下矿山的施工生产,无疑都存在着诸多不安全隐患。矿领导高度重视其安全工作,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直接设到生产前沿,安全监察部门以第一方位,第一时间,和第一关口来保证“安全第一”的落实,这样抓安全生产,就起到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根本作用。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第一”的演讲;“安全与企业效益及企业形象的关系”等辩论;开展“安康杯”竞赛;举办安全文化智力竞赛等等,既能起到提升安全文化理念的作用,又能起到充实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作用。拓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使锡铁山二矿安全生产形势越来越好。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和经济建设安全发展。2008年,锡铁山二矿建设成为“青海省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再次,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建设核心来抓。这就要加强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安全第一”责任观的培养。使之能够在经济建设和经营管理中,自觉行动,带动职工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良好发展。安全执法,赏罚严明,都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本原则。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使“安全第一”的责任落到实处,也才能起到固本强企的作用。同时,要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亦是保证“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基本条件。对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甚至执法犯法的不能牵就,否则就会把“安全第一”的责任变成空喊的口号。有的职工还没有诚实劳动的自觉性,而对利益分配、家庭矛盾、社会影响等因素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影响,直接导致带着情绪上岗,精力不集中,疏于自我保护意识,往往没有按操作规程作业,是必把“安全第一”责任抛于脑后。由于一个人不负责任而造成他人伤亡,不仅是对于安全制度规定置若罔闻,而且破坏了“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安全文化环境。这里需要制度的检查与约束,更需要职工提升安全意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不了“安全第一”切实可靠的制度落实。它要求必须有严格制度规定和严格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坚决制止那些要钱不要命,不注重安全生产投入,不抓安全生产培训,不搞安全生产评价,不按“三同时”办事的现象发生。第四,把“安全第一”理念拓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特别是质量贯标认证当中,是固本强企的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亦首先来自安全。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与(ISO9000)一起形成的现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三认证“管理体系。这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它当然需要企业安全文化的健全,即是把“安全第一”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企业管理各个层面来固本强企的根基。在市场经济中,一些企业经济上屡遭受骗时有发生。如何保证企业的竞争力,非常需要运用“安全第一”的执行力来保障。“安全第一”不仅是施工生产中安全防范的需要,而且也是做好与外交往,合同订立,加工制作等等经济上安全防范,小心上当受骗的需要。否则,一旦疏于“安全第一”的执行,极易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这种损失更直接更严重地侵害了广大职工的利益,亦直接导致企业效益受损。因此,在市场中尤其要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构筑意外风险的“挡风墙”,这也充分显示了“安全第一”与企业文化建设和“安全发展”的密切关系。第五,落实“安全第一”的安全技术管理亦是链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齿轮。要做到“安全第一”固本强企,必须钻研安全生产的理论。在钻研安全生产理论的同时,认真讲究安全技术管理。譬如,锡铁山二矿运用安全“事故至因理论”和“事故连锁理论”,进一步研究和彻底解决安全事故隐患问题。把控制技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全面构建起了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全员无盲点安全监控,起到了良好的齿轮咬合效果。安全技术措施不仅要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且关键的要落实到位,坚决杜绝轻视安全制度,冒险蛮干、敷衍凑合的状况。现场工作是变化无常的,必须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适时的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技术管理的先进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安全第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好坏,它链接着企业文化的各个环节。因此,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都需要搭建企业文化平台来保证其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尤其是尽管有些情况在安全规章制度中没有涉及,但是只要对人身安全有利,就应主动作好,并要时时想着他人,要在安全上引起共鸣,真正做到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同时,要坚决杜绝现场施工生产中,拿人身或设备安全取乐或撒气现象。它的哲学性在于只有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从人文观念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职工敬业精神,关心企业安全发展,关爱他人生命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职工“安全第一”的自觉性,才能不断地把“固本强企,安全第一”的理念统一到企业文化整体建设之中,才能使《安全生产法》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得到真正的落实。第六,“安全第一”形成的安全各项监管体系是员工情感沟通的桥梁。2002年6月29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安全生产法》,不仅将安全管理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而且从人文学方面入手阐述了安全生产的活力之源是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人权思想的鲜明特色。特别对“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专门做了安全防范规定,为保护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作了法律的界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关爱。对从业人员在权利上,虽然明确规定“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从业人员的权利,还应从情感沟通上入手,形成各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领导者与员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系统,真正做到安全体系监管有力,避免官僚主义或形式主义的行为。如企业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或使用新设备时,亦需要与员工做必要的情感沟通。那就是员工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需要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安全技术管理链接到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职工素质的层面上来。这种情感沟通即有防范教育和做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措施到位和具有执行力的作用,又有着保护和展现人生生命光泽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落实“安全第一”的安全各项监管体系,是企业与员工情感沟通的桥梁。综上所述,职工有了安全感,才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只要时时刻刻“安全第一”,就会更好地调动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企业中的党政工团一旦真正的把“安全第一”作为固本强企的根本,置于科学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大环境之中,形成一种安全文化共建的局面,企业就会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安全局面,就会轻装前进,到处莺歌燕舞,企业和谐、科学发展就有了飞翔的双翼。“安全第一”不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和谐、科学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全体员工就要共建文明、烘托企业文化建设大环境,充分认识“固本强企,安全第一”的本质内涵。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