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升级 跃上高端

——中国二十冶2009年市场结构调整业绩综述

李国强

  经历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严峻的考验,中国二十冶逆势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9年超额完成了中冶股份公司下达的各项年度指标,其中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再创企业历史新高,更为可喜的是企业跃上“高端”成功转型,市场结构调整实现了重大突破,为公司“十一五”
  精彩收尾和“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规模越做越大,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却持续下滑,仍然处于整个价值链的弱势环节,企业之间低水平竞争、同质化竞争、恶性低价竞争愈演愈烈, “不干工程活不了,干了工程也难活”,建筑施工企业如果一味地沿袭传统的发展思路,企业将永远难以摆脱这种两难境地。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面前,在国内钢铁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形势下,二十冶变危机为机遇,把握行业发展大势,抓住国家4万亿投资的历史机遇,站在更高的视野上谋划企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开拓建筑高端市场,发展相关多元产业,走上了一条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巩固冶金施工总承包综合优势的基础上,
  使非钢产值比重得以逐年上升,多元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形成,市场结构调整实现了重大突破。
  一是抓住国家投资热点,占领建筑市场高端。从三十年前的宝钢现代化建设,到二十年前的浦东开发开放,从如火如荼的滨海新区,到刚刚启动的珠海横琴,二十冶踏准了时代的脉搏,占领了市场一个个制高点。去年底开工建设的珠海横琴岛基础设施BT项目,总投资高达126亿元,项目包括岛内所有交通主干道、次干道、管网项目、海堤及环境工程,是二十冶继浦东和天津滨海开发区之后,成功介入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的递进,而是内涵的开掘和质的飞跃,项目的启动使得二十冶运营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企业的的工程总承包业务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转移,二十冶由建筑产品单一的建造服务商转变为投资开发商,以资本带市场,从低端到高端,二十冶开拓了一个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科学发展的新天地。
  早在此之前,二十冶第一个以BT方式承建的湖南常德道路改扩建工程,已于2009年5月26日正式开工,工程总投资10.88亿元,是常德市城建史上一次性投入最大、道路使用功能最全的基础设施项目。
  二十冶以BT+EPC模式运作的天铁高线项目已经竣工投产;以EPC总承包方式承建的斯里兰卡高速公路、中冶医院改扩建、天铁1#4#连铸延伸改造和北兴特钢炼钢优化技改等项目在顺利推进之中。
  二是体现社会责任,推进节能环保。二十冶面向市场全面建立企业创新机制,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担当起大型国企的社会责任,近年对科技创新体系的适应性进行了全面调整,成立了技术中心,组建了科技部、研发部和9个专业研究室,以高端市场为导向,以绿色环保为重点,针对市场变化和企业转型的需要,对“新能源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城市垃圾处理”等新型潜在市场关键技术进行前瞻性的创新研发;在市场结构调整中,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主动进军节能环保领域,与香港霍英东集团、台湾山河集团强强联合,共同组建高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及节能减排项目。公司承建的无锡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襄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环保项目已在建设之中。
  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海外建筑市场。二十冶积极发挥MCC的品牌优势,以非洲、中东、东南亚地区为重点,海外施工的触角不断延伸,目前在建的西澳SINO铁矿项目是我国在海外投资最大的矿业项目;巴新瑞木镍钴项目是中国公司目前在海外除石油以外建设运营的最大资源项目,同时也是巴新最大的外资项目;斯里兰卡高速公路项目是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建设的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也是斯里兰卡“国门第一路”。二十冶去年又与国际公司合作新签了阿尔及利亚集水管线工程,还独立承揽了尼日利亚冷轧机电安装工程等海外项目。
  四是发挥工程总承包优势,全面构筑房地产板块。以设计高品位、开发高效率、建设高质量赢得了市场和社会认可,创出了良好企业品牌,房地产开发规模和效益迅速增长。二十冶先期运作的六大房地产项目已经有五个项目陆续开盘,销售情况都十分火爆,有的楼盘甚至在短短几天就被抢购一空。在首批开发项目见到成效的基础上,二十冶进一步加大投资和开发力度,2009年又先后新增了五个楼盘项目,分别位于上海、安徽芜湖、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其中齐齐哈尔开发项目和上海月浦项目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东方丽都房地产项目、齐齐哈尔绿溪桃园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芜湖保障性住房项目已于2009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