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当对寒流袭来的时候……——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战危机调结构促转型纪实
    发布日期:2010-02-01
战胜危机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信心与执着、冷静与智慧
当对寒流袭来的时候……
——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战危机调结构促转型纪实
中冶天工 杜宗良
2009,栉风沐雨,砥砺图强。这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推入“寒冬”,处在惯性发展路径中的中国经济也未幸免。这一年中国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在寒流中奋力搏击,求生欲望强烈。
中冶天工如同在重重雾霭中起飞的苍鹰,振翅高飞,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助推中冶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的一支重要有生劲旅。面对危机袭来的阵阵寒流,中冶天工人昂首积极应对,毫不退缩,战胜危机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信心与执着、冷静与智慧,凝心聚气。中冶天工通过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加速转型、努力拓展非钢市场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已显现出良好效果,继续保持和巩固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他们首先,面对危机,明晰企业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公司领导班子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把握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方向,深刻分析了全球经济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审视、调整公司“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公司战略目标导向型的滚动发展规划,进而修订了公司战略规划目标和实施方案,为中冶天工应对危机,克服不利影响,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
——与此同时,他们不断加大转型力度,促使转型的认识在公司上下普遍得到进一步提高,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定位,取得良好的效果。公司将北方最大的渤海分公司从过去的冶金专业进行了重新战略定位,明确其要向市政、民建工程总承包管理型方向发展,全面开拓天津地区市政、民建市场。他们积极转变经营模式,在集团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BT方式与天津塘沽区政府合作了西部新城还迁房项目、与天津北辰科技园区总公司签署了天津风电产业园区项目、还承建了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示范镇还迁房一期工程等。上海公司以BT方式签约了安徽宣城环城大道、江西宜春外环北路工程等,取得了转型的初步效果。同时,中冶天工还十分重视用战略合作的方式拓展新产业领域,他们分别与武汉中南设计院、天津国际机械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优势互补,为下一步开拓城市运营项目、环保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练好内功,还要重视与金融业的积极合作,中冶天工在银企合作方面取得实质进展,通过与几大商业银行的洽谈,共同搭建资金平台,使中冶天工具备了依靠资本撬动市场的实力,为转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他们还十分重视装备制造板块的发展潜能,积极推动装备制造发展速度和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09年,中冶天工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天津装备制造基地已全面开工建设,各类技术装备制造和钢结构加工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10万吨,从而使中冶天工在装备制造板块的整体加工生产能力可达到每年30万吨,对于全面提高装备制造板块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们非常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视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一年来,他们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成效显现。中冶天工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强力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全年累计获得78项专利授权,有196项专利技术申请已被国家受理。27项工法被评为省部级工法,获得国家级工法4项,8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另外,液压提升装置技术研发项目完成并验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冶天工被认定为天津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被确定为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创造类)。同时,中冶天工还加大了与高校院所的联系,搭建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平台。信息化建设步伐在中冶天工进一步加快,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部分模块已经正式运行,经营和项目管理模块正在试点推广,中冶天工为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回首向来踏行处,听得风吹雨打声。2009,中冶天工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了非凡的一年,既收获了增长,更收获了信心,闪光的足迹已载入企业的发展史。
这一年,他们:
——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7.4%,海外营业收入比重首次超过10%,实现利润较上年增长141%。
营业收入、实现利润等各项指标在艰难的形势下再创历史新高。
——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天津市优秀诚信施工企业”、“天津市文明单位”、“天津市百强企业”、天津市“慈善之星”、“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培义同志光荣当选天津滨海新区首届党代会、人代会的正式代表并出席了两个大会。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使企业融入到滨海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之中。
……
过去的一年让人回味,使人刻骨铭心,使人倍感温暖,她承载着奋斗者的激情和体温,留存着实践深处的启示和感悟。成绩提振信心,经验弥足珍贵。虎啸之年催促我们踏入新的征程,前进的路上依然有许多曲折坎坷,但天工人以猛虎下山之势,抢抓机遇,创新思路,逆势超越。2010年企业转型将是中冶天工处于非常重要而关键的时期,可谓转型的决战年、冲刺年。他们信心倍增,深刻认识到,如果还不能主动的、积极的、真正的抓紧进行转型,尽力扩大施工领域,转变经营模式,要想保持中冶天工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愿望根本无从实现。
2010年,中冶天工各级领导干部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及企业的发展状况必须要有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判断和认识。随着国家投资结构的变化,要克服各种困难,参与国家投资多的行业、产业和全领域的市场竞争,拓宽企业发展的空间,在产品结构上提高市场适应性,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经营模式转变上,要积极由承包商身份向开发商身份转换,要有意识、抓住一切以开发商身份的机会扩大投资在经营中的比重,形成投资经营与工程服务的紧密结合,丰富我们转型的手段、方法,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企业长久持续稳定发展的 愿望。
第二,转变发展观念,全面从生存式发展向有目的、有目标的提升式方向发展。如中冶天工的北方地区,就是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从边远地区向中心城市发展,争取在中心城市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使管理、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低端、边缘市场转向目标市场、核心市场。上海地区,要利用在中心地区已形成的管理、技术优势等这些良好条件,并使之得以充分发挥,向周边地区扩展,扩大规模,增强全领域的发展。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全 面从生存式发展向有目的、有目标的提升式发展转变,才能保证实现中冶天工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目标。
新的一年,要建立以资本换市场的新观念、新方法。中冶天工将在集团资源配置和市场分配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购置适应开拓多产业市场领域的先进设备。同时,对于城市的综合开发,包括道路、污水处理等领域,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争取以BT、BOT模式运作,从高端进入,做好开发这条路,用开发商身份得到进入新领域的机会,提升工程承包层次,逐步放弃低端市场的恶性竞争,实现承包商向开发商身份的转换,加快转型。资本性项目专门用于开拓新型领域,保证有限的资金用于高收益项目,用来解决新市场、新领域的问题。
新的一年,将发力海外,加大海外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力度。要努力形成相对稳定的海外市场,扩大海外市场经营份额,努力向国际化公司最低30%左右海外营业收入标准迈进。同时,要下大气力尽快使房地产板块的发展形成规模经营,要充分利用外脑与专业策划结合起来,提高开发的层次和结构,形成销售—开发—储备的滚动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既做大又做强,真正使房地产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盈利水平,加速企业转型的重要板块。
第三,中冶天工要进一步严细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高质量的完成“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高执行力。继续加大项目监管力度,提高项目创效能力和水平。要注重“中国中冶”、“中冶天工”的品牌建设,确保合同履约。要充分利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项目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规范实施建造同,强化项目的基础管理。
要进一步坚持和依靠技术创新和进步,努力提高转型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一定要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为企业开拓新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更高起点、更高平台上实现转型目标。要从应用型技术向研发型转变,又要利用技术优势策划、培育市场,结合转型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转型。中冶天工,正一步一个脚印、信心倍增的向2010年走来!
一场漫天大雪,兆示又一个希望之年。2010年,战略、规划、方案,中冶天工已布好新的战场,转型、调产、科学发展,中冶天工人期待又一场精彩的决战,将以永不服输的精气神和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谱写更新、更美的华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