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利川

近年来,中国十九冶在中冶集团以及四川省、攀枝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积极探索“培训-鉴定(竞赛)-使用-激励-待遇”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涌现出周树春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田贵安等5名全国技术能手、徐帮学等5名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能专家、窦朝龙等2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刘攀等5名四川省技术能手、蔡穗蓉1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红权等16名中冶集团技术能手、苏惠明等4名中冶集团首席技师以及瞿红等18名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成为中国十九冶以人才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魅力缩影。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中央企业技能竞赛先进单位等荣誉更是中国十九冶高技能人才培养骄人成绩的见证。

 一、抓住机遇,开创高技能人才评价新途径

为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起点上探索新的方法,中国十九冶得到中冶集团的信任与支持,承担了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试点评价科研课题。在中冶集团人力资源部的指导帮助下,在中国十九冶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企业内外多名电气专家的辛勤劳动下,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实验,完善建立了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为中国十九冶、中冶集团在其他主要技术工种中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国家职业标准与生产岗位实际要求相衔接,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相联系,企业评价与社会认可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技能人才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业绩贡献。该体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历时一年半,投入研发资金达105万元,历经准备、研究、实施、完善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中国十九冶成立了以田野董事长、蔡仲斌总经理为正、副组长的的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技能人才考核委员会、评审办公室、专业考评组等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对公司安装电工、电气设备调试工、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了电装公司、南京分公司等8家评价单位的104名评价对象;收集以往职业技能鉴定资料,积极筹备建立评价体系。

(二)研究阶段:从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业绩评定、职业道德评价、理论知识考试四个模块着手建立了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形成《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手册》;根据评价要点编制了《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理论复习题》;了解评价对象自学反馈效果,专业考评组制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讲授材料,编写了《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培训教材》。

(三)实施阶段:分别在攀枝花和南京两地举办了2期由104名评价对象参加的全脱产培训,每期培训13天,课程包含理论讲授及实际操作辅导;按照《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手册》要求在攀枝花、南京同时启动了职业能力考核、理论考试;与此同时,各评价单位负责对评价对象的职业道德、工作业绩进行考评。

(四)完善阶段:综合评价对象各项考核成绩,此次技能人才评价申报技师73人,合格46人(含直接晋升2人),合格率63%;申报高级技师18人,合格11人(含直接晋升1人),合格率61%;回笼评价13人,合格12人,合格率92.3%。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以及评价对象的素质、专业水平、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等相应问题,修改完善《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手册》,健全评价体系。

二、求真务实,打造高技能人才评价新亮点

(一)建立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技师、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评价操作办法及其评价标准。该体系的建立使企业在职业技能鉴定中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能够为国内同行业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提供标准,为修订其它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提供参考,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二)创新评价内容。该体系从职业能力、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注重技能人才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以往企业评价方式多样的考评模式。评价模式的统一与规范,解决了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与结果的差异,解决了评价出来的技能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的难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三)创新评价流程。该体系要求评价对象需要通过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业绩评定、职业道德评价、理论知识考试每一环节的评价,最后进入综合评审环节认定为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均优秀者(90分以上)可直接进入综合评审环节,直接认定为技师或高级技师。整个评价过程体现了以职业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价为重点,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考试。评价程序科学规范,操作方法便捷可行,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四)国家标准与企业生产岗位实际要求相结合。目前电工职业工作范围较广,但工作岗位的不同,导致各技能人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知识面也有差异。因此,本体系在职业能力考核环节中,设置了侧重于电气安装或电气调试的选考模块。这样既符合了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也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同时顾及到评价对象工作岗位差别,有效地解决了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矛盾,使企业的技能人才结构更趋合理。

(五)评价与培训相结合。2009年8月1日-8月27日分别在攀枝花和南京组织了两期脱产培训班,评价体系所规定的评价内容将作为培训教材编制的重要依据,使技能培训更有针对性。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学习,评价对象对于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技能有更系统、全面、深刻的理解,培训效果显著。评价与培训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与员工个人素质提升有机对接,弥补了因工作岗位和个人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技能差异,充分利用了资源,节约了成本。

(六)评价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实施与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比赛紧密结合,要求参加竞赛的每支队伍中必须有一名评价对象参加。电装公司赵红权在技能人才评价中直接晋升为高级技师,该职工在此次比赛中勇夺桂冠,验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二者的结合,一方面节约了课题研究和技能竞赛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激发广大员工重视技能、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形成人人争取成才,人人自觉成才的良好氛围。

(七)以评价体系验证以往评聘的高技能人才,进行 “回笼”评价。公司把以往评聘的高级技师纳入评价范围,重新参与培训、考评,评价不合格者降级录用或不予录用,促进了员工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岗位胜任能力。

(八)以试点验证评价体系。在该体系实施阶段,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反过来检验了体系构建的评价流程是否合理、评价内容深度、广度是否适应生产岗位要求。整个评价过程进展顺利有序,过程严谨,操作方便可行。经过初步验证,该体系作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切实可行。

三、科技创新,再写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篇章

为争取政策及技术支持,在该体系研发及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中国十九冶始终坚持与四川省、攀枝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攀枝花市委人才办紧密联系,积极与攀枝花学院、攀钢、攀煤等单位的电气专家有效沟通,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技术创新有效结合奠定了基础。

课题准备阶段,课题组积极向公司技术中心、攀枝花市科技局申请课题立项并被顺利列入公司“2009年度第一批科技研发项目计划”、攀枝花市“2009年度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计划”,共计获得资助资金24万元。

2010年3月,该体系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查新,结论为: “国内未见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未见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研究内容的文献报道。”

2010年以来,该体系分别通过中国十九冶技术中心、攀枝花市科技局科技研发项目验收,通过攀枝花市科技局、中冶集团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该体系是对传统评价过程、方式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拓宽了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并带动企业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评价体系透明简洁、评价流程科学合理、评价流程可操作性强,把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需求有效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拓性;建议报请国家职业技能部门验收认可,争取成为国家行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同意通过成果鉴定。”

四、逐步推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十九冶成功实施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后,技术工人在思想上加强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的认识,更加注意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提升,创造了浓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氛围。

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其他工种的评价考核提供了评价模式、评价内容等方面的参考。中国十九冶将逐步开展各专业工种的技能人才评价,继续持之以恒地抓好技术工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的培训,为“中国创造”储备一流的技能人才队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