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冶天工集团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发布日期:2011-03-09
中冶天工集团高度重视企业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并通过强化案件查处力度,有力地震慑了职务犯罪,提高了警示的威力,职务犯罪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极大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他们协助各级检察机关查处案件10起,自查案件20余起,启用“双规”、“两指”手段3次,共有13起案件中的14人被依法惩处。其中,处级以上干部6人、科级以下干部8人,其中的9名党员被开除党籍。在上述案件中,受贿犯罪10人,其余为贪污、侵占被处理。上述案件中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00多万元。还配合相关检察机关办理、移送案件5起,有9人被判刑,3人被免于刑事处理,“双开”9人,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3人。
中冶天工集团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观念和思想约束,提高自律意识
在所有的约束观念中思想的约束是最重要的。中冶天工集团认为防止腐败应该从防范人的思想观念腐败和道德品质堕落入手。也就是说,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在行为上就会表现的中规中矩、遵章守纪。因此,第一,在工作中做到及时传达贯彻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中纪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新精神、新制度、新规定、时刻掌握反腐倡廉的新要求。比如,及时为两级班子成员包括所有的副处级以上干部购买配备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等党内法规1000余册,还组织2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天津市组织的领导干部普法考试活动等,通过党内党外有关反腐倡廉法律法规的源源不断地输入、学习,使党员领导干部时刻了解和感受反腐倡廉的规定、法律和制度要求。第二,开展案例教育,做到警钟长鸣。案例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企业内部发生的腐败案件进行现实教育。2010年4月底,集团公司纪检监督部门利用工作大例会,向全集团公司通报了3月份本企业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的案件,警醒干部一定要慎用权力;二是通过观看电视教育片,警示干部。集团公司纪委购买了《铁纪》、《罪案鉴证》、《国企反腐警示录》、《李宝金案件》等案例教育片10多部,组织观看120多场次,人数达4000多人次。还集中利用1到3月份的时间开展了“廉洁教育宣传月”活动,集中组织各单位观看了《国企反腐警示录》,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第三,坚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把廉洁文化内容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首先,开展对不良文化的反思活动。近年来,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培义亲自发起了对企业长期存在的诸如“游击习气”、“鸡头文化”、“以包代管”、“哥们义气大于企业制度”、“自由散漫,管理粗放”等等不良风气和习惯的检讨活动,提出了建设良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的思想,全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加入到讨论中,撰写了大量的反思和研讨文章在企业内部报刊上发表,树立了良好的舆论导向。其次,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其中专门提出了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要求,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研讨,有多篇论文发表并且获奖。第四,坚持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干部的议廉述廉活动。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是一个很重要、严肃的会议,必须开好。近几年来,中冶天工集团公司班子成员每年坚持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会上每位班子成员按要求议廉述廉;每年职工代表都要对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加强对班子的民主监督。对二级班子,由集团公司纪委和党委工作部监督考核民主生活会的召开情况。通过这样的一些形式,使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
二、强化制度和程序约束,规范权力行为
思想意识的强化,只是解决了“不想为”的问题,但毕竟干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程序的健全和完善解决好“不能为”的问题,也就是围绕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围绕人、财、物等权力行为和可能出现腐败现象的“危险源”建章立制,设计流程,平衡权利、抓好内控。为此,中冶天工集团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了到边到底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体系,使反腐败的网络覆盖全局。首先,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明确了集团公司10位领导和集团公司13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区划,16个所属单位也如此照办,做到了横向到边;其次,集团公司党委与所有的基层党委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同时要求各单位与所属的项目部签订《工程项目廉政建设责任书》,目前已有167个项目的责任书签订完毕,占应签订项目的98%左右,做到了纵向到底;再次,加大了考核力度,他们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兑现审计办法》中明确规定:工程项目在签订《项目经营责任书》的同时必须签署《工程项目廉政建设责任书》,在经济效益兑现审计时两个责任书一起审计考核。第二,在施工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从治本入手建立了一系列公开透明的办事流程和规章制度。(一)建立了以职代会为主渠道的企务公开制度。企业对重大事项如年度工作安排、重大改革方案和措施、年度招待费使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等等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这已经成为企业最为规范、畅通的职工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制度。(二)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中冶集团暨中冶股份关于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对重要投资项目、重要人事任免、企业重大事项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严格按规定程序决定。比如,近年来的重大股权投资、重大的设备采购、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都是严格按规定,经集体讨论决策的。(三)建立了以《中冶天工集团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了项目管理。从对项目经理的要求和选择、风险抵押金的缴纳、经营责任书的签订、财务和资金的管理、材料的采购、分包队伍的选择、结算的审计等等都做了严格规定。同时,还在各单位强制推行了分包、采购和设备租赁的招投标制度,在项目经理中开展了以“不准借款、不准担保、不准时刻滥用公章、不准私签合同、不准卖牌子”为内容的“五不准”活动,有效规范了项目管理。(四)制定了《中冶天工集团公司内部投资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股权投资、项目投资的勘察、设计、施工、采购、分包等等全部进行招投标制。2006年以来,他们对天津新办公基地项目、汉沽设备制造基地项目、500吨吊车采购、毛里塔尼亚项目设备采购、蒙古OT项目设备采购全部进行了招投标,涉及金额近4亿元,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的发生,也产生了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五)制定了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制度。主要包括《招待费管理使用制度》、《通讯工具使用和管理制度》、《小汽车配置标准使用制度》等,对违规的小汽车一律封存、收回或限期处理。有效规范了干部的职务消费行为。(六)实行了副处级以上干部和重要项目经理公开招聘制度。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聘已有1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走上了工作岗位。同时,还建立了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年终述职,末位淘汰制度。(七)制定了任职回避和工作回避制度。2002年,他们下发了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和工作回避办法,并于当年对有亲属关系的39名干部进行摸底,对确定应回避的9名干部进行了组织调整。2008年,又对8名基层单位党政一把手的爱人的工作岗位按照回避原则进行了安排调整。(八)实行了会计师委派制度。首先,实行了集团公司向基层单位委派总会计师的制度,每三年轮换一次,至今已委派、轮换总会计师30多人次;其次,二级单位向工程项目委派会计人员或实行对项目财务的统一并帐管理,有效地规范了财务秩序。(九)强化了对资金和账户的管理。他们对账户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使财务系统的账户有原来的3000多个下降到目前的200多个,而且这200多个账户全部在集团公司的掌控之中。同时,对资金进行了集中管理,对所有的项目资金都要进入统一的账户进行流量和存量的管理,防止了资金的体外循环和“小金库”现象,降低了腐败风险。(十)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制定了审计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工程项目审计制度、投资项目审计制度、经济效益兑现审计办法等系列制度,有意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近三年来,他们共完成各类审计任务300余项, 通过审计查出违规资金300多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1人,企业内部组织处理6人次,使审计的监督作用得到空前提高。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也有力规范了干部的权力行为。
三、强化组织监督功能,提高整体监督效能
在这方面,中冶天工集团的主要做法,就是改革企业监督的组织机构系统,按照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约束机制的原则对原有的监督机构和职能进行了改造。其做法是:整合监督资源,合并监督职能,集中监督责任,提高监督效率。企业成立了由纪检监察、审计监督、法律监督三位一体组成的集团公司纪检监督部。这个部门的定位是纪委的常设办事机构,也是集团公司综合监督部门。该部门负责人由集团公司纪委副书记兼任,下设纪检监察室、审计监督室、法律事务室。这样做的效果是使各种监督职能之间实现了无缝链接,大大提高了监督的效率。比如,审计中发现的涉嫌违规违纪问题,纪检监察可以直接介入调查核实,与审计互相取证,弄清真相,缩短了案件核实时间, 同时也提高了审计的效能。再比如,纪检监察接到经济问题的举报时,可以直接安排审计调查,找出问题所在。无论审计还是纪检监察,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都可以得到法律的实时支持,而且从某些法律诉讼案件中也可以直接发现违章违纪的线索。比如,集团公司纪委提出的项目经理“五不准”之规定,就是从许多相同的法律案件中总结出来的,纪委上升到企业铁纪的高度,同时还写入了企业的项目管理办法中。由于责任的集中、职能的优化、工作力度的强化,使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得到大大提高,整个监督体系的工作效能得到大大提高。 (中冶天工集团 张发旺)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