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科技发展部

 

 2007年是中冶天工集团技术创新工作的起步之年。在短短的四年中,  中冶天工集团的技术创新工作从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设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技术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区域分公司、专业分公司和直属项目部建立以总工为首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体系,实行总工负责制。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企业先后制定并下发了《技术创新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重点技术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工法管理办法》和《建筑业新技术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为全公司稳步扎实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动准则。

2008年1月,中冶天工集团召开了首次科技大会,公司董事长张培义作了题为《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的讲话。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企业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初,中冶天工又召开了第二次科技大会,会议总结了2008~2009年度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确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近期目标,提出了引导性工作要求。

按照《中冶集团创新型企业标准》和中国中冶对创建创新型企业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中冶天工集团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确定了两年达到创新型企业标准的实施计划,在施工生产经营中紧紧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企业创建创新型企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并于2008年12月通过了中国中冶的考核验收,成为中国中冶第二批创新型企业。

经天津市科委、财政局、地税局的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专家组的评审,中冶天工集团被认定为天津市第十六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财政资助10万元,为企业搭建了新的技术创新平台。

因有良好的业绩和技术优势,中冶天工集团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种钢工程技术中试基地。2010年,中冶天工集团科技发展部组织完成了中冶压力容器工程技术中心的筹建工作,并通过中国中冶的验收。这两个研发机构搭建了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全面提升企业装备制造板块的科技含量和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核心和不竭动力。“二五”期间,中冶天工集团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效能力,提高了企业对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提高了企业对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目前,中冶天工集团已初步形成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激发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层出不穷:

在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编制方面,主编完成了国家技术标准《烧结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参编完成了国家技术标准《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轧机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球团机械设备安装规范》;正在编制的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有:国家技术标准《空分制氧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烧结机械设备工程安装规范》的主编,行业技术标准《焊管设备安装施工验收规范》、《炼钢连铸设备检修技术标准》的主编,《耐热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钢铁行业除尘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参编工作正在进行中,企业主编和参编的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工法管理方面,企业科技发展部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工法的开发和编制工作,多次组织了工法的培训和讲座。工法选题紧密结合重点工程,并通过工程实践加以提炼总结,使申报工法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目前,企业共有83项工法被评为省部级工法,其中有多项工法被推荐参加国家级工法的评审,并获得国家级工法4项,名列中国中冶各子公司榜首。通过这些工法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积累,推进了企业技术标准化的进程,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由于企业领导层高度重视,在制度、人力、财力方面给予保障,并把专利技术的申报列为对二级单位领导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内容之一,促进了二级单位领导对专利技术研发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继2007年企业在专利技术申报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后,“二五”期间,中冶天工集团累计完成专利申请314项、有效专利169项,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和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并多次被评为中国中冶知识产权先进单位。这其中,由企业承建的天津空港国际中心工程和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Ф258热轧管工程被住建部评为第六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承建的“五矿营口宽厚板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综合楼工程地下部分土建工程”、“沙钢华盛炼铁节能减排技改项目高炉工程”被确定为 2010年度中国中冶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并在2010年底有2项工程顺利通过了中国中冶的验收;企业承建的“中国一重第三联合厂房工程”和 “空港物流加工区航空产业支持中心工程”被确定为 2010年度天津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2007~2010年,中冶天工集团共有有41项科技成果通过了中国中冶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有21项成果获中国中冶科学技术奖。这些获奖成果都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增加了企业的技术积累,彰显了企业实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有14项核心技术被中国冶金建设协会认定为冶金行业专有技术;承担的科研项目“混凝土资源在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循环利用” 项目获国家财政部资助资金160万元;《不锈钢复合板球罐制造技术研发项目》获得国家财政部资助资金100万元;申报的《全站仪测量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财政部资助资金80万元;申报的“逆变脉冲埋弧焊设备及工艺研发”项目被列为国家财政部资助的科研项目,并获得30万元的资助。

 “二五”期间,中冶天工集团多次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并有2项成果获得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1项成果获得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2010年,企业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十一五”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

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做强做优的保障。中冶天工集团将以“三五”规划为新的起点,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做好转型的技术准备和技术集成工作,继续扎扎实实做好技术创新的各项工作,练好内功,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自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在“二五”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再上新水平。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