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安 张 旭

 

近日,中冶集团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曹妃甸技术公司与燕山大学联合成立了产学研创新基地,并在燕山大学挂牌。这是继二十二冶精密锻造公司与清华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后,在产学研建设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0年是二十二冶“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生产经营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技术工作超额完成全年各项计划目标,在实现发明专利、国家级工法、省部级科技成果“零”突破的基础上,掌握了大型高炉工厂化制造、超高层钢结构制造安装、大型焦炉施工、预应力制造等关键技术,为自身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进入中冶集团技术创新先进企业行列。

深耕细作

二十二冶将精细化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原则,在制度建设上,对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与简化,明确了分、子公司管理责任,制定了管理标准,并结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进一步强化了现场技术交底和重大方案管理,使工程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在管理流程中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体现。在重大危险性方案管理办法修订中,二十二冶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领域策划清单和工程分包管理责任。2010年,该公司共审批重大方案54篇,施工组织设计17篇,施工技术管理均在受控范围,重大方案执行率达100%;在施工方案导则编制及推广上,制定了一整套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规划,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为技术人员交底和指导施工提供了依据;完成的炼铁专业企业标准配合施工方案导则的推广使用,进一步规范了技术方案管理,提高了工程策划质量和实体施工质量。目前,中国二十二冶已编制企业施工技术标准80篇,形成了部分专业体系的构建,今后两年将逐步完成炼钢、焦化轧钢、房屋建筑等技术标准的编制,初步形成体系的全覆盖。

创新提升

随着二十二冶精密锻造公司创造的世界首台40MN多项模锻液压机热试取得成功,二十二冶与清华大学签署了《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建研究所二期合作协议》、《300MN、200MN技术研发合同》、《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加入企院合作委员会协议》等一系列协议。这标志着二十二冶的产学研创新之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为进一步推进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自主创新结,二十二冶在原有八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以精密锻造公司为依托的中冶精密锻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于近日通过中冶集团专家组的验收。与此同时,随着该公司企业技术中心通过河北省发改委组织的复审验收,二十二冶根据公司专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技术优势,相继建立了以曹妃甸技术公司为依托的数字化施工研发分中心,以二十二冶一公司为依托的住宅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提升在专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储备,充实人才队伍,同时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发展,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和提高知名度。今年,二十二冶炉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所研究的焦炉仿真砌筑技术获得了国家财政部资助资金80万元,主创的浮法玻璃窑熔窑、锡槽制作安装施工工法被荣记振兴唐山二等功。

此外,二十二冶获得4项国家级工法、29项省部级工法,已经建立起较完善的工法体系。2010年,二十二冶获得授权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完成省部级技术开发项目鉴定8项,获得省级十项新技术示范工程奖6项,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4项,获得部级工法10项;获得“十一五”全国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中国中冶2010年度优秀创新型企业和知识产权管理先进单位以及唐山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7项新成果被命名为2010年度唐山市优秀创新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二十二冶)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