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清晨时分,在宝钢罗泾区域炼铁厂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精确控制下,罗泾2#COREX出铁口徐徐开启,喷落而出的铁水宛如奔腾的铁龙缓缓泻入鱼雷罐车。首炉铁水的顺利出炉,标志着宝钢罗泾区域一期二步工程正式投产,同时也标志着中冶宝钢技术三钢运输公司承接的宝钢罗泾区域工程建设接运任务出色完成。 
三钢运输公司接运办自2008年7月开始接运2#COREX第一批设备起,历时2年8个月,从全国21个省市、200余家制造企业,通过公路、水路、铁路多种运输方式,完成了8个工程项目,1192份设备合同的接运任务。接运设备编号7933个,箱件数58492件,设备总量35350余吨。且实现了工程设备接运“三个无”:无安全事故,无运输途中损坏,无服务质量异议的优异成绩,受到了工程指挥部、各参建单位及同行的一致赞誉,为宝钢罗泾区域精品工程建设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2011年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并荣获2010年度中冶宝钢技术 “双文明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一、信息系统给力,管理如虎添翼 
在罗泾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方经常要求三钢运输公司接运办提供各种接运实绩数据报表,不时会发生接运办与业主方数据信息不符的情况需要核实,而每一次校对的结果都是接运办提供的数据准确。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设备发货与收理货过程中,每次核对后也是同样的情况。因此甚至一些制造厂都以接运办的数据为准了。“你们的数据真准”这是宝钢工程设备部领导对三钢运输接运办工作的肯定。正是从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到修改完善,从确定工作流程到制订制度,从每个接运环节操作标准要领到接运信息的传递控制,都倾注了接运办同志的辛勤劳动,体现了接运办对工程物流的认识和理解,展现了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工作精神。可别小看这个信息管理系统,接运办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平台完成了合同、计划、操作、清算、核销等日常接运管理,同时也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跨越,提升了在工程接运领域内的竞争能力。 
二、庞然大物搬家,“飞蝶”有惊无险 
2#COREX熔融气化炉炉壳在制造上有了新的突破,为了提高炉壳设备质量,设计部门要求尽量减少现场焊接量,增加制造厂焊接量,因此要求每一批次接运的炉壳设备尽量放大,这就大大提高了设备接运的难度。其中第5~8段炉壳设备直径达到了
12.8米,高度
2.3米,重达76吨,其庞大的造型宛如一个巨型“飞蝶”。接运办以方建庆同志为首的接运小组承担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接运小组牢记接运办的“八字”工作方针,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接运工作的首要目标。按照大件设备接运管理办法要求,小组在前期准备阶段反复对设备出厂、大连装船、上海宝钢码头卸船装车、沿路车辆通行路线进行实地勘查,掌握设备接运的详实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大件设备接运方案。设备发运前,方建庆便赶赴渤船重工发运码头按照接运方案的要求,监督跟踪设备装船、捆扎作业。
9月25日正值台风季节,设备装船完毕启航后,台风果然不期而至,接运小组始终保持与船舶联系,坚决要求船运公司在正常风力范围航行,时时跟踪气象、风力变化,平时只需50小时的航行,这次足足用了10天时间,最终在
10月4日安全停靠在宝钢综合码头。次日接运小组一早赶到综合码头,经过一天紧张的卸船装车作业后,晚上10点载着炉壳的4纵列8轴线自引模块平板车在夜间灯光照射下,恰似一只活动的“飞蝶”缓缓驶离码头,朝罗泾区域驶去。当车辆行驶到宝钢七号门时,经过几次的车头调整才驶出宝钢厂区,“飞蝶”几乎是沿着门岗墙面开出。按事先方案路线车辆驶出厂门,进入北蕴川路后逆向行驶,到了盛桥眼看道路中间隔离板高度超过车板,车辆无法通过,开道的交警也不禁楞住了,这时重车停下,利用车板液压装置缓缓地把车板一侧从
1.2米升到
1.65米才徐徐通过了
300米的隔离栏,在交警全程开道护送下,16公里陆路足足用了3小时才完成上海市市内道路运输最宽接运任务。 
三、“服务”两头延伸,确保工程节点 
二步工程公辅项目中的COREX脱硫塔设备在2010年初设备交流阶段,受厂区安全管理规定限制以及为提高设备整体精密性等因素决定 6只脱硫塔必须是在制造厂制造完成后一次性整体运至施工现场安装。交流阶段,接运办即由项目主管牵头,其他人员协助,对承制的宝冶工安压力容器厂的制造地点进行道路及施工现场勘察,列出障碍点,制定初步《运输方案》。在设备制造期间,接运办始终保持着与工程设备部、制造厂、施工单位的信息沟通,跟踪设备制造信息以及交货进度。随着施工现场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8月份,脱硫塔进入了整体拼装阶段,达到交货条件。接运办一边同承运单位反复勘察运输路线完善接运方案,一边同施工单位保持联系,督促改善设备进场条件。方案几经修改,最终确定选用120吨级重型高低框架轴线车并配430匹动力的牵引车分两批次将6个脱硫塔接运至罗泾区域,运输线路也从原来设定的金石路改为新建成的罗北公路,减少了近十个障碍点,有效降低了运输风险。9月18日,第一批次3个脱硫塔正式进入接运,设备装载完成后,车身宽度达到7.2米,车身高度达到了7.6米,车身总长度超过30米,设备重量56吨。晚上10点开始运输,沿途多个路段逆向行驶,移除、转向交通标志牌和信号灯近30处,撑高通信线缆及电线17处,部分架空线需要吊车托起后设备才能免强通过。午夜12点,在交警的全程开道护送下,安全抵达厂区门口。经过一夜休整,次日早上8点运输车辆开始进入施工区域进行吊装作业,由于车身过长,路面宽幅有限,车辆过弯道时需要反复倒转才能安全通过。进入停靠点后,因为路基是临时填埋的碎石,没有达到方案规定的承载要求,车辆必须倒行驶入,周围环境也加大了倒车难度。由于路基松软、塌陷,在吊装第二个脱硫塔时,牵引车便出现了车轮打滑情况,接运办及时与施工单位协调,对路面进行修复,并且联系承运单位更换530匹动力牵引车,才得以完成了当天的吊装任务。当运输车辆回到制造厂进行第二批次装载任务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第二天又是中秋小长假,夜间道路通行将得不到交管部门的批准,为赶在这前完成道路运输,接运办同志顾不得休息,马上与制造厂紧急协商,在加强夜间装车监管的前提下连续作业,待最后一个脱硫塔装载完成已经是晚上10点半,经过仔细的捆扎检查后,随即向罗泾工地驶去。就这样接运办全体人员经过连续一周的日夜接运,终于在规定的交货期,将6台脱硫塔安全交付给安装单位安装就位,实现了运输与安装流畅的动作衔接。 
四、现场“形影不离”,设备无一差错 
收货理货工作是设备接运全程管理最后一道环节,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整个接运工作的最终结果。因此接运办对每个工程项目都配置了对口的收理货人员。每一单设备的接运,都要求理货人员必需到达现场,按照“三相符”的标准,认真做好收理货工作。江阴华东厂生产的垂直上料皮带机设备散件多,分批次发运,发运周期长的特点,这类设备的现场收理货工作一直是接运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因为设备散件居多,部分设备又是裸装件,每一次设备到库都给收理货带来不便,理货组同志总会积极协调、配合制造厂和施工单位一起分类、整理,重新制作设备清单,做到实物与唛头、清单的三相符。当发现设备有残损情况,即刻保持现状,残损取证,并马上通知相关部门人员赶到现场,一起确认残损事实,避免业主方和制造厂经济纠纷事项的发生。 
五、团队“凝心聚力”,集体攻坚克难 
几年来,无数个节假日,无数个工程设备集中到货日,在每一件超限设备运输的过程中,在接运工作每一个关键时刻,三钢运输公司接运办全体同志始终坚守和奋战在接运一线工作岗位。为了宝钢罗泾精品工程的建设,这个党员比例达60%的团队,谱写了许多动人的事迹,有的放弃了休假日,有的无暇顾及身患重病的家属,有的克服身体不适,下船舱、登车顶,有的连续几个月日以继夜坚守在工作岗位。金兆纲同志凭着对接运工作的热爱,多次带病赴制造厂参与运输合同的谈判、设备A检和发运工作;宋建平同志在参加大连重工钢包台车设备的发运工作时,忍住双腿麻痹的不适完成设备接运工作,而后又参加盐城宝松行车发运,确保了工程节点。像这样的动人事迹还有许许多多,正是有了这样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造就了这样一支团结进取,奋发向上,处处以集体为先,事事为业主着想的团队,他们依靠团队的智慧与力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宝钢罗泾一期二步工程设备接运任务的顺利完成谱写了一曲团结协作的凯歌,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 (陈 芳)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