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对手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

传统检修工序冗杂,现场脏乱,噪音不断,各种设备愈发变得粗、黑、笨、重。如今,现代检修忙而不乱、规范整洁,就连靠双手拆装的钢结构、各种电缆线也可以流淌出音乐般的韵律美。如何使之“保鲜”成为加分点?

中冶宝钢技术拥有这样一支敢于创新奋斗、勇于创先一步的团队。他们充满着无限的活力生机,他们散发着无限的蓬勃朝气。他们将检修专项技术集为一体,共享技术创新传递的视觉盛宴,让检修工艺无瑕疵。于是,《大型环冷机机械设备整体快速更换》工法连年获奖:

2013年被中冶科工集团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2014年被中国冶金建设协会评定为国家省部级工法

2015年荣获国家科技创新进步二等奖

大胆采用SMED原理 实现各流程切换时间

20世纪60年代以来,烧结矿的冷却和整粒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烧结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将约850-1000℃的烧结矿强制冷却到150℃以下,经成品筛分整粒后运往高炉,400㎡-580㎡环冷机传统建安施工标准工期为3-5个月。烧结矿与球团矿每吨差价达100元,烧结机停产一天,高炉每天原料消耗将增加工成本250万。按照传统工艺至少需要停机32天,无法满足25天的停机要求。一切为了生产,一心为宝钢创造最大的生产效益,中冶宝钢技术经过头脑风暴,大胆采用SMED(单分换模)原理,对某项工序进行压缩。对逐项工序进行仔细排列,发现75台台车的上线、75台台车调整与钻孔、台车烘烤与焊接三个工序还有继续挖掘的潜力。巧用“整体离线预组装工艺技术”,在线下对全部台车进行编号排列,模拟在线台车组装方式,成功破解在线组装难题,把大量内部作业时间压缩到外部,缩短20%的工期。此项技术成功引入钢厂大型环冷机机械设备整体更换中,国内外尚属首次,极具推广价值。

单点、分段技术相互穿插 “空间接力”化整为单

工程涉及设备拆除总量近1047吨、安装总量达1200吨, 中冶宝钢技术利用设备自身结构和功能特点,采用“单点拆除工艺技术”、“已上线台车倒运门型罩技术”、“空中倒运、分段拆除安装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利用设备自身结构和功能特点,解决了设备受空间限制而吊运困难的难题,具有经济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按照事前计划各自为战,台车及门型罩拆除安装、侧轨拆除安装、轨道梁及密封支座拆除安装等一个个施工节点势如破竹,尤其是台车拆除中,技术人员对吊车荷载、作业半径、拆吊时间等经过认真分析计算,临阵变法,改变原定的“两台下线、三点作业”的施工方案,采取了“三台下线、一点吊装”的方案,避免交叉作业的安全隐患并提高效率。因作业空间狭小,无法使用吊装机械,拆卸时需解体为三部分,进行“空间接力”,将环冷机内外圈相干扰工序环节顺利打通。

Matlab大数据与全站仪完美拟合 重寻原始圆心

烧结环冷机运转时间过长,基础发生沉降,原有中心基准点发生偏移,而环冷机轨道圆心度及轨道水平度在环冷机上是重要的参数之一,犹如火车能在铁轨上安全的运行,其中不可缺少轨道的传导介质,宝钢环冷机的运转也是依靠轨道运转,考虑到轨道的水平度及弯道轨道的圆心度对检修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关系着环冷台车能否正常运转。matlab软件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经过采用MATLAB大数据运算与全站仪完美结合,剔除粗差拟合后的圆心同环冷机原始圆心,相差近9mm,根据新圆心定位进行调整,设备运转状态良好。

大型环冷机三次施工累计节约烧结机停机成本1050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在科技创新“支点”撬动下,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的中冶宝钢技术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必将释放出更多科技创新潜力,谱写更加绚丽辉煌的科技创新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冶宝钢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