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苟。 中国十九冶集团 吴治宏 摄

在中冶宝钢技术提质增速大发展的浪潮中,一个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这些工作室是以劳模的名字命名,由劳模“担纲领衔”,技术人员和职工“唱主角”,他们是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的“发射源”,他们探寻着冶金服务的创新“答案”,他们披荆斩棘,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故事”;他们备受呵护、追逐梦想,传递出与日俱增的创新“正能量”。

企业的“营销团”

徐旭文市场营销创新工作室,年仅34岁的他,用勤奋和智慧获取了一个又一个订单,团队承接合同额超过4亿元,他出差2000多天,到过20多个省市,走访接触过200多家客户。从事营销工作9年间,创下“四个营销之最”:往返次数最多的市场——江阴兴澄特钢;最漫长的投标等待——太钢4台80吨抱罐车;推进最快的市场——大冶有色;最有戏剧性的一次投标——某厂的3台70吨抱罐车。多次填补了“中冶重机”产品在行业内的市场空白,首次将“中冶重机”产品销往海外,并首次以“中冶重机”品牌实现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代理销售;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由他经手的项目成功率100%。

岗位的“创新源”

张晓东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2013年获得了上海市“千人计划首席技师项目资助”和“十大工人发明家提名奖及上海市创新标兵”的称号。由他研发的RH浸渍管专用焊割装置获得了发明专利,曾先后在《冶金设备》、《焊接》等核心杂志上发表了6篇专业论文,由他所带领的团队编制出的《大型转炉托圈的裂纹修复》在全国冶金建设系统发表成果中获得一等奖。他不断汲取先进焊接工艺,成功组织原料码头18U1、U2吊机拆除用关键吊耳的焊接和结构支撑质量控制;成功修复2LG3#RH钢包顶升托架;成功开发出三点球面螺栓焊接工艺,使转炉提前24小时投入生产,创造15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成功组织和施工的大型锅炉安装为公司获得750多万元经济效益…

项目的“攻关队”

顾红飞设备检修创新工作室,在中冶宝钢技术改革变革关键时刻的作用时提出,要敢为天下先,创品牌效应。从2011年11月拆除宝钢厂区原料码头18U1、18U2卸船机开始,到2012年拆除的12U1#、12U2#以及2014拆除成品码头1#、2#装船机,始终作为起重吊装总指挥,从加固到司索、气割,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正是由于多次完美记录,在2015年10月4日湛江遭遇“彩虹”超强台风致使4台大型卸船机垮塌时,业主第一时间就选定中冶宝钢技术进行施工。选用4000t浮吊进行吊装作业,这个团队坚守现场三天三夜,提前8天圆满完成抢险。历年来,顾红飞团队先后成功拆除了13台港机,并且获得国家专利。

人才的“孵化器”

向义龙生产协力管理创新工作室,父亲曾是冶金部老劳模,致力于RH真空槽合金口的深度研究。实行向义龙创新办法后,合金口的使用寿命从550炉提高到3200炉;钢包平均包龄由年初的157炉提高到198炉,最高达248炉,超过了韩国浦项242炉的世界最好水平,每年还可节约耐材成本580多万元。为此,连续获得全国冶金施工系统、工程建设施工系统自主管理成果一等奖。面对宝钢“五对四”的搭接生产压力,这个团队愣是为炼钢厂创造单日出钢121炉的历史纪录做出积极贡献。沈伟砌筑钢包时总做不到纹丝无缝,在他的指导下,现在已经是一把好手了。在向义龙带领下,协力管理创新工作室的干劲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并且连续被评为示范单位。

现场的“智慧库”

徐开友检修作业创新工作室,这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汉子擅长设备安装调整及修复,着力向设备的“管、用、养、修”一体化方面发展,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宝钢硅钢部Q518机组年修,原本15天的年修工期,因产品物流供应需要,压缩到9天。其中退火炉辐射管更换是Q518年修主要项目、二级高危的重量级检修项目。徐开友仔细分析退火炉辐射管分层安装的结构布局,采用多层拆装分层多点吊装的作业方法,实现提高工效6倍以上;改进辐射管切割、焊接工艺,既节能环保、提高施工速度又确保焊接质量。他以超人的毅力率领团队,9天吃住在现场,宝钢硅四设备区长赵政伸出大拇指说道,“徐作,好样的,铁人一个!”。

团队的“方向标”

张伟安全管理创新工作室,从事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工作,针对行车操作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多、安全风险大的特点,不断完善现场的危险源辨识、人机交叉点管理、隐患登记备案上报、督促设备本质化安全等,通过整个团队的努力协作,车间被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多年来,他充分发挥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职能,开展视频学习、感官体感教育、现场事故还原、组织员工学习讨论等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2010年,参与《交叉点安全管理法》的QC课题活动,获得中冶宝钢技术一等奖。2012年,参与安全自主管理活动《降低伸缩挂梁故障频次消除安全隐患》获得宝钢股份优胜奖。

科技创新的“催化剂”

苟胜全检修技术创新工作室,他参与编写的《化工产品设备状态维护与检修》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参与了《钢铁冶金全工艺链设备维修技术研究》的编制与审核工作。宝钢决定将85年投产的日本进口回转窑报废,改建国产回转窑,其中最难的是回转窑同心度的寻找,他设计出一套方案,利用实用红外线和单脚规的现代与原始的方法将回转窑的同心度顺利找出,经过设备安装完毕试车数据显示同样达到了设计标准。宝钢化工公司大型煤气净化塔塔中部已严重腐蚀,如购买设备费用将高达600多万,安装机械将使用450吨的大型吊车,结果苟胜全在原计划费用使用不到50%、时间节省一半的情况下完成施工,为宝钢化工公司类似的塔类检修提供了样板,并将此方法固化下来。

社会文明的“正能量”

彭军生产协力创新工作室,凭借着一股钻劲和韧劲,彭军练就“火眼金睛”的本事,6年来,共分选出各类密封容器约10余万个,橡胶塑料等炼钢有害物3万多,爆炸物4枚。至今,他保持的一天分选出325件密封容器的最高纪录一直没能被打破,他所创造的记录已经成为一个分选行当无法打破的“神话”。2015年1月,由中冶宝钢技术自行摄制的微电影《美德》在土豆网上正式播出,短短一个月就有超过5万次的点击量。该片讲述了他多年来救助10多位有急难老人的亲身经历,有力回应了当前社会媒体多次报道的老人摔倒不敢搀扶的社会现象,生动地弘扬了见义勇为的社会正能量。

每一位劳模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都是一个响亮的品牌,每一项工程都是一座丰碑。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一个聚才、育才、用才的力量倍增器,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力量带到市场竞争主的战场,已成为中冶宝钢技术劳模创新工作室熠熠闪光的金字招牌。 (作者单位:中冶宝钢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