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冶宝钢技术完成南极昆仑站机电设备调试任务
    发布日期:2016-04-19
4月12日,“雪龙号”顺利完成了中国第32次极地南极科考任务,今天抵达上海。这也标志着中冶宝钢技术第五分公司王申健、伍启程等两名施工人员圆满完成此次南极科考昆仑站机电设备调试任务后凯旋。
当日上午10:00,两位员工所在基层单位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及机关部室相关人员和员工家属一行10余人冒雨赶赴中国极地中心(浦东上海港码头)欢迎他们凯旋而归。两名身着统一红色中国南极科考队队服的员工与领导、同事、亲人相聚在一起。分公司领导通过电话对两位员工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此次南极昆仑站机电设备调试项目属于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昆仑站建设施工的主要内容,是继分公司承接的2015年南极昆仑站二期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发电机系统、锅炉系统、空调系统及制氧机系统设备进行加水调试,使其具备正常工作状态,保证昆仑站具有住人的工作条件。
2015年12月15日,两名施工人员从上海登上“雪龙号”,随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历经158天、约三万多公里的海上颠簸,圆满完成公司赋予他们的使命。据悉,此次南极考察活动共完成45项科学考察项目和30项后勤保障与建设项目,成果累累,使我国在南极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本次考察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逆时针环南极大陆的航行,这是我国第二次环南极考察航行,重点是对普里兹湾、南极半岛、阿蒙森海和罗斯海等海域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及科考作业,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南大洋综合数据。在环南极航行过程中,“雪龙号”还到达了船舶可以到达的地球最南端海域,南纬77度47分的罗斯海,创造了我国船舶到达地球最南纬度记录,回程在西风带赫德岛的安全避风,也证明了我国极地航海技术有了新突破。同时,由于南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恶劣多变的气候,很多时候直升机成为考察的唯一选择。航空方面,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于2015年11月22日从智利进入南极后抵达中山站附近的冰盖机场,完成首航试飞任务后,飞机在南极拉斯曼丘陵、格罗夫山、昆仑站等区域进行试飞,并开展实验性航空遥感遥测工作。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试飞南极也标志着我国迈入南极考察航空时代。 (中冶宝钢技术 牛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