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平话
编辑
《三国志平话》,元代讲史话本,作者不明。全书有上中下三卷。对后来罗贯中所著的历史演义小说经典之作,《三国志通俗演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元代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之一。[1]
- 书 名
- 三国志平话
- 又 名
- 《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
- 作 者
- 己佚
- 卷 数
- 上中下三卷
- 时 代
- 元至治间
- 现 存
- 日本东京内阁文库
概述 编辑
三国志平话
元代讲史话本。元代刊行的《全相平话》五种之一。宋代汴梁(今河南开封)瓦舍众艺中有“说三分”的,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元人王沂《虎牢关》诗:“君不见三分书里说虎牢,曾使战骨如山高。”这里的“三分书”当指“说三分”的话本,今存《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其中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等情节,当是这一类的书。《三国志平话》所叙事迹多来自民间传说﹐如庞统变狗﹐诸葛亮是庄农出身﹐刘备在太行山落草﹐汉帝斩十常侍﹐把头颅拿去招安等。虽非事实﹐仍为人乐道﹐表现了中华人民自古以来的丰富想象力和某种愿望。书尾以一首诗作结,“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司马仲达平三国﹐刘渊兴汉巩皇图”。汉帝无力统治,魏国与吴国争霸,另外蜀有刘备定都建国。最后司马懿平定了三国,但天下还是属于姓刘的﹐这充分表现了元人与宋人的共同点——鲜明的封建正统思想。
新全相三国志平话
关于 编辑
三国志平话内容
三卷,元代讲史平话,不知撰人。《三国志平话》分上﹑中﹑下3卷﹐69节(《三分事略》略去6节﹐只有63节)﹐有图70幅。书中开头叙述书生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的故事﹐也见于《五代史平话》中的《梁史平话》卷上﹐可见《三国志平话》是有所师承的。全书基本故事不完全符合史书记载﹐但和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大致相同﹐如张飞见黄巾﹐史书不载﹐而与杂剧《张翼德大破杏林庄》情节相同﹔又如刘玄德黄鹤楼私遁和朱士凯的《刘玄德醉走黄鹤楼》同﹔至于貂蝉其人其事更是史书中没有的﹐也同於元杂剧。
三国志平话版本
《三国志平话》虽然形成于宋代,但是三国故事早在唐代以前就已流传。至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与“讲史”是最有影响的两家。而当时的“说三分”已出现了专业艺人如北宋末年的霍四究,成为讲史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在元代,三国故事说唱的记载屡见不鲜。而《三国志平话》及《三分事略》等书的先后刊行,也正是反映了当时民间三国讲史故事的兴盛。
承袭北宋民间说书贬曹褒刘的思想倾向,《三国志平话》通过“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的叙说,极力歌倾刘备蜀汉集团的斗争故事。除了开端交代三国分合因由的司马仲相断阴间公事外,全书前半部门主要描述张飞“勇冠天下”,黄忠“箭绝天下”,而后半部分则尽情讴歌诸葛亮的斗智。
《三国志平话》的基本情节安排大体上还合乎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也些事件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是它毕竟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其中不少故事或者任意虚构想像,或者直接取于民间传说。此外文字精略,所叙人与事往往缺乏必要的交代和照应。此书当系当时民间讲史家们所演述三国故事的一个底本或提要性质的节本。
华夏出版社出版此书点校本,收入《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
- 参考资料
-
- 1. 《三国志平话》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4-06-26]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