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平凡岗位“调”出精彩人生
——记中国十九冶集团攀枝花市“十佳技术能手”赵红权
    发布日期:2013-05-08
□李玉梅 张红梅
他,1989年从十九冶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以来,24年如一日勤奋踏实地在施工一线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不言苦、不喊累;他,工作创新不守旧,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在技术创新及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成绩突出。参加工作以来,他逐渐成长为“中冶集团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他就是4月25日在攀枝花市“十佳技术能手”表彰会上荣获“攀枝花市十佳技术能手”的中国十九冶集团电气调试技术人员赵红权。
学本领,技艺精湛做能手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赵红权深谙这个道理。1989年参加工作后,通过在学校所学知识和施工中的锻炼,他在较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电气调试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对调试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他购买了大量电气调试方面的图书,不断为自己“充电”,并利用公司创造的机会,到昆明工学院参加了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进修。平时工作间隙他就操起调试机具,利用废旧设备进行操作学习,遇到不明白的技术难题,及时向老师傅请教。 学会了技术,就要让技术为施工生产服务。 1997年至1998年,赵红权受公司委派,离开已怀身孕正需要照料的妻子,参加昆钢6号高炉施工,担任高炉主体工程调试任务。由于昆钢6号高炉是从卢森堡拆回的二手设备,设备老化,接线错误较多,施工难度很大。为了确保任务完成,赵红权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认真仔细查阅国外的设备资料,结合工作经验,对电气设备原件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为公司节约了10万余元的材料费。同时设计和编制了合理的调试施工方案,使工程工期提前了10天,被授予“青年突击手”光荣称号。 2008年,在攀枝花市龙蟒矿业有限公司35KV变电站调试工程中,业主要求35KV变压器差动保护试验定值必须用专业试验设备进行检验测试,这是以往调试施工中从未遇到过的情况,由于买一套专业的差动保护试验设备价格相当昂贵,成本太高,给调试人员出了一个相当大的难题。“让我来试试!”关键时刻,赵红权站了出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解决这一施工难题,他认真细致地熟悉设备厂家的图纸与设计部门的工艺要求,主动与设计、设备厂家沟通,积极寻求解决方法。通过对现有的调试设备和现场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调试方案,得到了业主和攀枝花市供电局的认同。在调试过程中,业主观看了赵红权负责的35KV变压器的差动保护的试验全过程,并对他的技能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什么是人才,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任务就是人才”。多年来,业主和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评价赵红权的。勤钻研,技术革新当闯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赵红权的工作准则。在完成好各项施工任务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到各项技术创新工作中。 2007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作为主研人员,赵红权参与完成了四川省攀枝花市重点科技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该研发项目于乐帮教,桃李芬芳香满园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虽然赵红权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他并不恃才傲物,或者深藏不露,搞技术壁垒,而是耐心地做好传、帮、带工作,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0年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第三届技能竞赛“中国十七冶杯”电气设备安装工决赛中,赵红权担任培训教练,他认真制订了详实的培训计划,每天与选手同进同出,技能上认真把关、严格要求,生活上仔细照料,最终在中冶集团40多个参赛单位的激烈角逐中,中国十九冶集团获得了团体第六名和选手个人第七名的好成绩。在2011年中国十九冶集团举办的第三届技能大赛中,他的大徒弟杨万青一举夺得电气调试比赛第一名,小徒弟郑海洪也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大徒弟同年被评为中冶集团技术能手,这无疑就是对他无私传艺的最佳回报。同时,作为自动化部技能培训和基层班组建设工作主要负责人,赵红权认真按照企业特色班组建设要求,组织技术人员技术练兵,他所管理的两个基层班组分别荣获了“四川省质量信得过班组一等奖”、“中国十九冶集团科技创新型班组”荣誉称号。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专一行。”赵红权经常这样说,他更是这样做的。在24年工作生涯中,他在电气调试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不仅“调”出了优秀的业绩,也“调”出了他精彩的人生。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