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辛勤汗水浇灌成功之路
——记“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企业公司搅拌车间主任刘海东
    发布日期:2013-06-06
任 伟 王晓琦/文
“荣誉是领导和职工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期望”,在每一个新的荣誉面前,刘海东都告诫自己,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力争创造更新的业绩。 十几年来,刘海东在企业公司搅拌车间见证了公司的困境与发展。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浇灌着自己的成功之路。他扎实勤勉地忘我工作,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为自己“充电”。 作为技术人员出身的刘海东,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积极想办法应对复杂的技术难题,完成了《高寒地区混凝土生产工法》,进行了大体积、高标号混凝土的试配,并在包头市金融文化中心工程和包钢新体系2250MM热连轧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他积极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使企业公司搅拌站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由他参与研发的《输送皮带自动纠偏装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抗磨弯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他以前瞻性的分析,提出并做了大量建立预拌干粉砂浆搅拌站的探索与尝试,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多年来,为确保每一项工程混凝土的保质保量及时有序供应,刘海东带领车间职工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加大加密原材料的抽检力度、现场跟踪混凝土塌落度、及时处理车间及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类问题。面对设备、车辆紧缺的实际,他每天同调度巡检设备,布置生产任务。由于施工任务的合理布置,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由于工作繁忙,刘海东睡眠严重缺乏,但他的电话从没有关过机,他深知由于混凝土行业的特性,一些小的工作失误都会给施工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和重大经济损失,为此,工作中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既是周围群众的带头人,也是大家的朋友。车间的职工身患重病,刘海东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使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他的付出职工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车间的职工们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你争我赶,都在为这个集体多出一份力。 2012年秋天,是令企业公司搅拌车间职工自豪的秋天,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企业公司搅拌车间一举完成包钢新体系2250MM热连轧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供应任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为该工程连续供应混凝土6万立方米。作为这项艰巨任务带兵人的刘海东深感责任重大,提前准备认真部署。每天早晨7点准时召开晨会,对工程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了专门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搅拌车间积极与内科大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保证了混凝土配合比的先进性。战斗正式打响后,搅拌车间的干部职工在刘海东的带领下,克服原材料紧张、车辆紧张等重重困难,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高效文明施工,这也是搅拌车间各项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综合体现。当6万立方米的大体积混凝土供应任务圆满完成的那一刻,搅拌车间全体职工为之兴奋,为之自豪。是啊,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大的供应量,这在从前,是大家不敢想更是不敢做的事情。可是今天通过搅拌车间的共同努力终于实现了。 2012年,企业公司搅拌车间在刘海东的带领下共生产供应混凝土43.21万立方米,完成产值1.17亿元,创历史新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刘海东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了他的成功之路。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