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逸华同志是中冶宝钢技术一名技术骨干,曾先后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宝山区青年尖子”等荣誉称号。他主攻焊工专业,虽然年纪很轻,但在专业上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在岗位上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作用,为公司解决了在各项工程中的焊接难题。

龚逸华同志1979年出生,1997年7月参加工作,这么年轻就取得了令人骄傲的焊接技术,除了天赋外,他付出更多的是努力和汗水。过去在整个宝冶公司,提起龚逸华,没有一个不佩服他。你不相信,看看下面这些骄人的荣誉。2000年4月,在宝冶公司新世纪焊工竞赛中,荣获“希望之星”称号;2002年宝冶公司焊工技能竞赛第二名;2004年五月宝冶公司“新秀杯”青年焊工竞赛第一名;同时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六届焊工比赛,获团体第二名。所以他也经常被分配参加一些重要的焊接检修项目,如炼钢厂的“三罩”修复,钢包台车的整形补焊,废钢料斗的焊接修复,热风炉步进梁的裂纹处理,热轧厂轧机的高压水管更换等。焊接技术和质量得到甲方点检的一致好评。公司领导开玩笑的说“龚逸华同志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

龚逸华同志在平时不断积累,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无数的经验和成果:2002年3月公司接到宝钢一炼钢和二炼钢废钢斗的修复工作。由于料斗嘴头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和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使得有些焊缝开裂和嘴头钢板严重变形。业主要求更换变形的钢板和补焊好开裂的焊缝来恢复。首先利用碳弧气刨将开裂的焊缝开出V型坡口,再利用焊条电弧焊进行焊接。因板材是16Mn钢,所以选用了J507焊条焊接。再将变形的钢板用气割枪进行切割下料,组装点固后,用Φ3.2mm焊条打底,Φ4.0mm直径焊条填充盖面。

在宝钢“三罩”的修复过程中,部分管子磨损严重,要求更换。由于管壁厚度为5mm,直径为38mm20g钢管子。焊接质量要求很高,管对接焊缝必须经射线探伤达到二级焊缝,检验合格后,还必须进行水压实验,压力达到40Mp。所以采用了氩弧焊的焊接方法进行焊接,焊丝为J50。焊前先将管坡口内,外表面20mm范围内进行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同样焊丝表面也必须用砂纸把油污及铁锈等污物打磨干净,再进行焊接。焊后,焊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了100%,甲方也表示非常满意。

宝钢钢包台车修复中,要求将磨损和变形的钢板进行更换。板材为16Mn的中厚板。焊接时,应力较大,容易产生收缩裂纹。所以焊前必须预热,预热温度在150℃左右。而选用的J507焊条,焊前必须经380℃的高温烘烤保温两小时,并放在保温筒内随取随用。由于焊缝多为横焊和立焊,所以立焊的电流要比横焊的电流小些,还应注意控制好电弧的长度和焊条角度。这样一来有利于焊道之间圆滑过渡,边缘整齐,改善焊缝成形。焊接结束后,再用气体火焰加热法进行消应力处理。最后用石棉布保温缓冷,这样裂纹产生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减小了。

车轮堆焊采用埋弧焊的焊接方法进行焊接来恢复原始尺寸。由于焊件含碳量较高,焊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裂纹,在选择好合理的焊接材料之外,焊前还必须经高温预热和焊缝热处理。整个修复过程十分复杂,每焊完一道焊缝必须进行清渣,并且保持一定的层温度,防止产生裂纹。夹渣等缺陷影响焊接质量。焊接后进行100%无损探伤,合格率达到了100%。

2005年在宝钢2050热轧厂更换高压水管的年修项目中,有些管道所在位置不佳,而且焊接要求很高,要求用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盖面,龚逸华挂帅承担了最困难的部分。他仔细勘察现场后,拟定了焊接方案,他焊前先将坡口20mm范围内的氧化物,油污,铁锈打磨干净,再用氩弧焊打底。由于进水阀门关不紧,焊接时,还有少许剩水从焊缝中滴下来,所以焊前可以用烤枪对焊缝的滴水加热蒸发,然后再用最快的速度将焊缝最低处补满,这样就可以控制焊接时产生滴水的现象,提高焊接质量。打完底后,再用焊条电弧焊进行填充盖面。待冷却到室温后,再进行通水试车。龚逸华以高超的技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克服了管道位置不佳,看不到焊缝等困难,通水试车一次成功,圆满完成了任务。

同样在2050热轧厂加热炉步进梁裂纹处理项目中,由于焊缝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很容易产生裂纹,对焊缝质量要求很高,焊后必须经100%无损探伤。焊接过程中,首先用碳弧气刨在裂纹上开出V型坡口,再用角向砂轮机打磨干净。打底焊时要注意单面焊双面成形,采用熄弧焊的操作方法。焊条应按规定严格烘烤后才能使用,焊接结束后,检查焊缝表面是否有气孔、裂纹、咬边等缺陷,待冷却至室温,再用超声波进行探伤,检验合格率达到了100%。

通过孜孜不倦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龚逸华同志已经从当年的“希望之星”摇身一变成了行业明星,也让自己在焊接作业上有了一定经验,在公司开展的传,帮,带活动中,他每两年带一个徒弟,并且坚持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在所带的两个徒弟当中,第一个已取得中级焊工证书,目前正在参加高级焊工培训,第二个也达到了中级焊工的水平,正申请参加中级焊工的考试。 (中冶宝钢技术 龚 文)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