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建工集团 李 超
2013年,中冶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姚晋川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49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企业家代表仅占3个席位,他就是其中之一。荣誉的取得,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是对他在企业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带动作用和重要决策作用的肯定;更是对中冶建工近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尤其是在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所作的突出贡献的肯定。
55岁的他,每天早上8点之前,提着MCC手提袋,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公司大楼,开始新的忙碌的一天。坐在办公室的他,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公司内外的各项工作,批阅各式各样的文件,谋划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在施工现场的他,和项目经理一起巡视现场,走遍每一个角落,现场办公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难题……上级领导评价他是一个务实、肯干的企业家,客户评价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公司的员工都说他是一个心系职工的好领导,尤其是老员工提到“姚晋川”三个字时,言语中充满了敬佩之情和感激之情。是的,在姚晋川的带领下,中国十八冶终于止住连续八年的亏损,在发展中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还清了历史债务,偿还了拖欠的职工工资。
2006年9月27日,中国十八冶改制为中冶建工有限公司,
2011年4月15日成立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集团化运作的新局面……
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十八冶主业与辅业十分混淆,陷入长达近10年的亏损泥潭,至1999年跌至谷底,当年产值不足3亿,累计亏损1.7亿元,负债率高达99%,濒临破产。2000年3月,姚晋川临危受命,由中国五冶调任中国十八冶总经理、党委书记。在近一个月的调研中,他深刻认识到,企业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打造自己的优势专业。
2000年4月4日,中国十八冶召开2000年度工作会,姚晋川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就以他的工作会报告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在这份报告中,姚晋川不仅分析了中国十八冶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主要工作,还制定了“主辅剥离、资源整合、主体专业再造”的战略构想,以及“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打造优势专业为突破口,以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目标,扭亏脱困,提升价值,创立品牌”的实施方略。通过主辅剥离,分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逐步打造出商品混凝土、钢结构及非标设备制安、机电设备安装、土石方及市政路桥施工、高层建筑、大型吊装、建筑勘察及设计、房地产开发、新型周材及物流管理、工程检测、园林绿化、装饰装修等十二大主体专业。这份出台于13年前的报告,饱含着对市场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企业未来形势的准确把握。
面对原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几近“瘫痪”的状况,姚在报告中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五大观念,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在他的主持下,拟定、修订重要管理制度近百项,建立了经营者年薪、机关管理人员岗效工资、项目管理人员项目工资、操作层人员计件或谈判工资、经营人员绩效工资等五大薪酬分配体系;建立了以“一级管理、专业分包”为基础,包括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成本核算制、项目招标制、项目审计制、项目公开通报奖惩制等为内容的“一体五制”项目管理新体制;建立了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制度;改革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形成了“小机关、大服务、重调控、强经营”的机关新格局。姚晋川还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大局,大力推进经营结构调整,重点在“量”,到2010年,非钢份额占到营业收入85%以上,实现了由传统冶金项目为主向非钢项目为主的经营机构调整。2012年,他又大力推进经营结构的再调整,重点是“质”,最终实现了经营结构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的转型目标。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姚晋川根据多年的实战管理经验,提出了以“低成本战略”、“大循环战略”、“精细项目管理战略”、“做强做大主体专业战略”、“创新战略”、“人才战略”、“品牌战略”、“用户战略”等为核心内容的系统的发展战略,为企业整体发展、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还坚持以先进文化理念凝聚职工,亲自撰写了《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等专题文章,及专著《企业发展理论与管理实践》,构建了以企业精神、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核心、企业经营理念等为核心内容,包括经营文化、学习文化、创新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理财文化、廉洁文化、反思文化、效率文化、忠诚文化等十大企业文化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中冶建工企业文化体系。其已成为中冶建工“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重要支撑,成为中冶建工人的行动指南。
在姚晋川的带领下,中冶建工以精细管理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企业为管理目标,内抓管理、外抓市场、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自主创新,企业从“死亡线”上突围,摆脱困境,连续十余年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影响力也大幅度地提升。
举全司之力 兑现庄严承诺
2010年5月6日上午,雨淅淅沥沥。重庆大竹林康庄美地公租房现场会议室济济一堂。姚晋川坐在椭圆形会议桌的端头正中,左面是总经理田贵祥,右侧是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从学,几大主力公司党政一把手散座在密密的参会人员中。会议的气氛很凝重,参会者都知道这个会议的分量。
姚以其一贯浑厚、标准的普通话开始了他的讲话。
“大竹林公租房项目的特点是:‘意义大、体量大、难度大、工期紧、无退路。’市委市府对项目高度重视,这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落实中央调控房价的重要举措,对中冶建工来讲,也是一次重大机遇和挑战,容不得半点松懈,唯有精心组织,给重庆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树立中冶建工良好社会形象。”五个特点的概况十分准确,对项目意义的阐述也十分到位。姚接着说,“要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今年一期工程交房、明年年底全部交付的目标,难度之大和工期之紧可想而知,但这是市委市府和市国资委对公司的信任,要举全公司之力,在工期、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等方面追求第一,兑现公司的庄严承诺。”姚又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为项目实施制定出“三个第一”的指导思想:社会责任第一,企业形象、企业品牌、标化管理第一,质量、安全和工期第一。姚在讲话中毫不掩饰昂扬斗志,不管面对的对手如何强劲。
会议结束时,雨还在下个不停,但这丝毫不能动摇所有参战人员的斗志和干好工程的决心。此时的中冶建工已进入“战时”的非常状态,所有参战人员都鼓足了干劲,树立了干好工程的决心和信心,带着饱满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租房项目的建设中。
甲方鉴于中冶建工在大竹林公租房前期建设的良好表现,决定将大竹林片区,康庄美地公租房共计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全部交由中冶建工施工建设。接着,中冶建工又与重庆市城投公司签订了多个保障性住房建设合同:北碚区两江名居公租房,大学城康居西城公租房、学府悦园公租房,西彭城西家园公租房,两江新区和合家园、和韵家园安置房,大渡口区钓鱼嘴公租房……
但,姚晋川并不满足于此,他在着力抓好重庆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加大外部市场保障性住房的开拓力度。2010年至今,中冶建工集团先后承建了27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总面积739.07万平方米,共计74150套,除重庆地区外,还涉足天津、四川、安徽、云南等多个省市。近年来,每当有记者问及中冶建工近年为何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如此“浓厚”的兴趣时,姚晋川总是以“履行国企责任”作答。也许,面对此起彼伏的闪光灯,面对媒体记者的年轻脸庞,他想到了在中国十八冶举步维艰之时来自于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扶,想到了企业员工一年仅领一两个月的工资仍勤恳工作的场景,想到了聚光灯后面那些低收入者叠加起来的无助的阴影。
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在姚晋川的亲自组织、策划、指导下,中冶建工内部还形成了以保障性住房劳动竞赛为主体,以工人先锋号创建为载体,以“五比一创”为基础,以出人才、出经验、出精品等“三出”为导向,与传统安康杯竞赛等活动紧密结合的、完整的劳动竞赛体系。以劳动竞赛保工期、保安全、保质量,以劳动竞赛调动员工、促进管理、规范现场,以劳动竞赛整合安康杯、工人先锋号、职工代表巡视现场等传统活动形式,带领公司员工积极投身到国家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大潮中。
劳动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得康庄美地、城西家园等公租房建设的质量、安全和工期得到有效控制,先后荣获“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劳动竞赛优秀工程项目”及“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在安徽蚌埠市,公司承建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标化现场为当地建筑市场树立了标杆,为此,蚌埠市政府特别奖励给中冶建工60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任务。2012年7月,重庆康庄美地公租房二期进入摇号阶段,受到广大市民热捧,交付使用时,其可靠的质量、优美的环境、细心的服务等在广大市民中赢得良好的口碑。
中冶建工也因此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重庆市公租房建设劳动竞赛优秀组织奖”、“重庆市公租房建设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满怀信心 展望未来
“今天,我有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冶建工的肯定。”姚晋川在颁奖仪式上谦逊地说。十余年的历史证明,在姚的苦心经营下,中国十八冶、中冶建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中冶建工新签合同额139.25亿元,是2000年的92倍;营业收入120.14亿元,是2000年的32倍多;利润总额2.97亿元,较2000年同比增长3.3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87亿元;在岗员工平均收入7.65万元,是2000年的8倍多。2010年以来连续三年跻身重庆企业50强和纳税企业50强,2012年分别排名第20位和第24位。
姚晋川并没有因为取得了许多成绩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反而在企业面临新的挑战时,为公司的发展谋划了新的出路。
2013年12月5日,《中冶建工》报一版刊登了姚晋川亲自撰写的《适应市场,提高素质,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一文。他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在文章中再次强调了全面深化内部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3年12月12日上午,中冶建工举行了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事业部授牌仪式,打响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第一炮。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管理流程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项目管理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姚晋川为公司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他让全体员工学到了因势利导、以变制变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战略的神髓,也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命脉。
展望未来的中冶建工,前景一片灿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15年里,中冶建工定能完成“三五”规划目标,实现营业收入、利税总额、职工收入等八个主要经济指标再翻番,实现“国内一流、重庆第一的工程总承包特级企业”的发展愿景。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