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水是新中国首届劳动模范,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带领“马万水小组”先后十二次刷新了全国冶金矿山的掘进高峰,成为全国冶金战线上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2010年11月,刘东申临危受命,扛起了马万水分公司这杆大旗,成为这支英雄队伍的第20任经理。

低调上任,抓准项目“出血点”

2010年,马万水分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在建项目少、项目创效能力差、资金严重短缺,各项经营指标都难以完成,职工工资欠发,机关人浮于事,士气低落。为维护这个英雄群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中国华冶集团领导果断调整了该公司领导班子,任命刘东申为马万水分公司经理。

刘东申,属鸡,1969年出生在河北沧州河间县一个普通的农家。由于他刻苦学习,1994年考上了阜新矿业学院,在矿山建设系矿井建设专业学习。毕业分配到中国华冶当了技术员。他先后在三井巷公司设备安装处、程潮铁矿指挥部、荣山煤矿项目部、陕西榆林项目部、板石项目部担任技术员、项目部副经理、经理。他扎实的基层经历、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处理问题的果断能力,早已在公司领导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上任时,公司领导对他说:“现在我们把全国冶金战线的红旗交给你,希望你能够带领职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再创辉煌。”一向不善言谈的刘东申只是不停地点头。有人说,这不是他在显示沉稳,而是他上任全国英雄集体马万水分公司擎旗人的压力,是这面红旗在他手上的沉重。这一夜,刘东申失眠了。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像马万水老组长那样,把住红旗不放,为祖国的矿山建设事业奉献青春年华,让这面红旗在我的手中高高飘扬······

上任之初,刘东申没有发表施政演讲,而是转遍了所有的6个项目部,他直面困难与挑战,根据分公司的严峻的形势,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起好步、三年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执行。他亲自实践带头执行。之后,他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查找亏损原因,与业主交谈、与项目经理交流,与职工谈心,征求意见和建议。要求在建项目必须保证上交,不允许出现亏损,并与项目经理签订合同。对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与业主解除合同,避免亏损。这样一来,仅用了半年时间使在建项目就止住了出血点。当年在建项目全部实现了盈利。2011年初,刘东申就把以往欠发的职工工资补齐,年底还发了少量的奖金,使职工喜出望外,士气大振。

苦干实干,开创市场营销局面

作为第20任马万水分公司经理,刘东申时刻牢记马万水“艰苦奋斗,严细求精,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在困难面前,总是冲在前。他认为,带领这支英雄队伍再创辉煌,必须先解决有活干的问题,否则,英雄无用武之地。

为了解决公司在建项目少,施工任务不饱满的问题,刘东申将市场营销工作作为工作的头等大事。他依托现有的项目信息,组织公司营销人员有选择地扩大矿山施工规模和业务范围,加大有包采前景的矿山井建项目的跟踪力度。为了保证公司重点关注的项目中标,刘东申通过各种场合,介绍马万水英雄队伍的荣誉,宣传马万水精神和马万水事迹,以过硬的业绩取得业主的信赖。2011年,他得知吉林板石矿业要上技改工程时,眼睛一亮。该项目包括5条竖井、斜坡道,合同额4.6亿元。刘东申说,这块肥肉不能让别人叼走。凭着当年与板石的精诚合作和良好的信誉,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连续跑了十几趟。经过与业主反复交谈、与设计部门的沟通,以合理的报价和过硬的技术方案将整个工程合同收入囊中,成为全国矿山技改工程最大的订单。这一工程的中标,能够使分公司一半的人有活干,成为分公司半壁江山,解决了任务不饱满的问题。既稳定了职工队伍,又提升了士气。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分公司每次投标,刘东申都参与项目成本测算,确定投标价格和策略,开标时必亲临现场,进行现场答疑,使业主看到马万水分公司的实力,使参与投标者心服口服。通过刘东申和营销人员的辛勤努力,分公司在2011和2012年先后中标14项工程,合同额达10亿元以上。

创新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近年来,马万水分公司拿到的后续工程,大都是工期紧、单价低、质量要求高的工程,稍有不慎,就有完不成任务、合同违约和成本亏损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干就会失去业主的信任,丢掉一方市场;干,就必须精打细算,才能保证正常运营。刘东申认为,要想真正做到管理精细化,主要精力应放到在项目微观层面上,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控制,强化责任的落实。为此,他主持制订了详细的精细化管理计划,编写了项目部的精细化管理文件,并在各分队和班组强力推行,使制度深入人心。一是实现项目人员配备标准化,保证重要岗位人资力量,避免岗位重叠,实现人员管理优质高效。板石项目部主要施工的有18号矿组、4-8#矿组、西露天7#矿组基建及探矿,3个工地相距10多公里,线长,点多面广,管理难度较大,按照项目部组建规定,至少需要两个项目部的人员编制,而板石项目部管理人员仅用了22人,一人多职。二是各管理科室都按精细化管理的职责要求,细化指标分解,做好现场管理标准化。三是做好过程控制。该项目部重点抓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如测量、技术交底、施工日志等,施工现场严格执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的“三检制度”,突出作业工序指导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检查监控,并通过凿岩爆破等专项培训加强施工技术培训,以老带新,狠抓技术管理,实现了安全质量管理有序可控目标,工程质量达到质量规范要求。四是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工作方面,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过程控制得到加强,并推行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成本倒推机制,初步形成了成本测算指标科学合理、管理过程监控有序高效,确保了项目收入稳步增长。他在板石项目部期间,精细化管理体现在修旧利废和小改小革、勤俭节约过紧日子上。该项目部新进的电机车,最先基本每月得维修一次,后经维修班仔细观察,找出了原因所在,是电机和减速箱部分结构不合理,强度不够,经过加固后,每次维修周期延长到6个~7个月,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了维修工作量及维修费用。耙斗式装碴机是项目部主要生产设备,其耙牙为消耗材料,以前从厂家购买,一副耙牙1900元,正常出碴只能用10天就磨完得更换,项目部有6台耙岩机,仅此一项,每年得消耗耙牙费用40万元,能不能用其他材料代替呢?他和项目部技术人员开动脑筋,经过几次试验,最后采用购买40mm锰钢板,用氧气切割成规定尺寸后安装在耙斗上,经试用,使用效果比原厂件还好,每副耙牙成本仅800元,能用30多天,这样一年下来,就能节省30多万元。

耙斗式装岩机的滑轮属易损件,每台每月得更换一个,该项目部以前都从厂家购买,每个需800元~900元,且不能重复利用,一年6台装岩机仅滑轮一项就得花费6万元。后来,尝试利用边角余料自己加工,每个成本仅需200多元,而且部分滑轮边磨损的还可以重新贴焊上钢板,又相当于一个新滑轮,这样一年就能省4万余元。

 随工程进展,支护量逐渐增多,模板需求量加大,主井、副井、回风井、破碎电梯井、采区电梯井等,各井规格都不一样,都得需要模板,总计得需模板约30吨,该项目部原想外委加工,后选择了好多家厂家,最便宜的也得8500元/吨。于是,他倡导项目部专门组织模板加工组,由维修钳工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经综合核算,每吨成本大大下降,保证了工程需要。

以身作则,在全公司传递正能量

刘东申认为,马万水精神是公司改革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期更需要弘扬马万水精神。为此,他向总公司建议建立了马万水事迹展览室,新员工入职都要参观马万水事迹展览室,观看电视剧《马万水和他的战友们》,使员工从马万水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2013年5月,在他的主持下,制定了《弘扬马万水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工作中,他首先以马万水为榜样,率先垂范,每年都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在施工现场,吉林、辽宁、安徽、湖北、山西、河北几个项目部他每年都要走遍,并且对重点项目一待就是十多天。在刘东申的影响下,马万水分公司形成了风清气正的优良环境,“艰苦奋斗、严细求精、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马万水精神得到了传承弘扬。

在刘东申的带领下,马万水分公司“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荣誉室里又增添了无数锦旗、奖牌。分公司承建太钢峨口铁矿露转地工程二、三标段工程,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海拔2000m,条件十分艰苦,2012年12月份,峨口项目开工时正值冬季,寒风刺骨,交通不便,生活乏味。工程开工之际,太钢就制定了每季度实行综合评比流动红旗的方案,14家参建队伍参加争夺流动红旗。在1726m平硐开工之际,工人们滴水成冰的季节,冒着刺骨寒风,工作在岗位上。 

“关键时刻不离现场”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在施工1726m平硐时,进硐40m便遇到了绿泥岩,加之绿泥岩层含水,施工时极易坍塌,给施工带来难以想象的难度,刘东申在现场一干就是十几天,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制定施工方案,极积探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最后确定了短掘短支、保留核心土的施工方法,对于出水部位采用引、导、疏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不仅使工程施工加快了进度、保证了质量,更为矿山巷道软岩层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仅用3个月绿泥岩层进尺80多米。后来,经过探测得知绿泥岩层有近200米时,刘东申积极向业主建议,如此施工下去,不仅施工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安全得不到保障。今年3月,业主接受他的建议重新开硐后,进度很快。既确保了合同工期,减少了投资,又确保了安全施工。据统计,在2013年前三个季度综合评比中,马万水公司峨口项目部连续三次夺得太钢每季度一次的综合评比流动红旗,3次迎来太钢(集团)工会到项目部慰问,用行动实践了马万水“站在排头不让,把着红旗不放”的豪迈气概。

以人为本,时刻不忘关心职工

几年来,刘东申用行动续写着马万水关心工友的优良传统。2011年4月份,马万水分公司从邯郸搬迁到天津滨海大港新区。大部分职工家在邯郸,工资水平低,造成生活不便,支出增加,一些职工思想产生波动。刘东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一方面向职工讲搬迁天津对企业发展的好处。一方面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千方百计解决职工的困难。为职工租用了宿舍,建起了食堂,每周都有食谱,提高了福利待遇。分公司还规定,定期组织旅游,定期为职工体检,定期组织联谊活动,凝聚了人心。每年春节前后,他和其他领导一起拜访马万水夫人张淑云,走访马万水分公司老领导、老工人,为他们送温暖。尤其对分公司特困职工更是关怀备至。职工张德胜是空压机司机,2010年的一天突发脑溢血,由于是异地医保,分公司为他垫付医疗费2万多元。后来他媳妇又与他离婚,生活困难。刘东申没有忘记他,每年都让工会给他救济,并帮他办理了病退手续,使他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张德胜非常感动。职工遇到婚丧嫁娶事宜,刘东申带领分公司领导都上门帮忙,使职工处处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刘东申把分公司大家庭搞得很温暖,但对小家庭却不温暖。在父母眼里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父亲76岁了身体不好,母亲眼睛失明,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全靠2个姐姐照顾。他2、3个月回家一次,住1、2天,留点钱就离开了。

母亲拉着他的手说:“东申啊,你工作就那么忙?不能陪娘多住几天?”

刘东申说:“娘啊,我现在在全国英雄队伍马万水公司当领导呢,我得学习马万水,处处带头才行啊,咱不带头干,谁听咱的话呀”。母亲仿佛理解了儿子的心思,点点头说:“你走吧,别耽误了公家的事儿,记着过些天再来看看我啊”!

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性格粗犷、豪放的刘东申,在外面是条汉子,每次回家和失眠的母亲挥泪告别时,都从心里掉眼泪。

在妻儿的眼里,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家里的事,他从来没有管过,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休假没有超过一个月。妻子在县里工作,由于两地分居2个孩子没人照顾,妻子从2005年开始,只好舍去工作投奔当时在吉林通钢板石铁矿当项目经理的刘东申,可现在,刘东申工作在天津办公2年多了,妻子和儿子因转学问题没有解决,仍然在东北工地上居住着。

目前,在刘东申的带领下,马万水分公司士气高昂,人心思进,分公司施工生产已经走出低谷,走上了蓬勃发展的轨道。“马万水精神”这面冶金战线上永不褪色的红旗也在这位擎旗人的手中愈发鲜艳。 (中国华冶集团 侯宪台 刘 志)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