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赵红权:调试战线的“好把式”
    发布日期:2014-02-12
□李玉梅 陈治萍 张红梅/文
天道酬勤。24年如一日的不断学习和磨炼,赵红权已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拥有“一把好手”的电气调试高技能人才,屡屡在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他先后被评为十九冶电气设备安装调试首席技师、攀枝花市十佳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四川省技术能手。 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赵红权就当仁不让地站出来,毫不犹豫地冲向前。在昆钢6号高炉施工中,由于高炉是从国外拆回来的二手设备,接线错误多,施工难度大。谁能胜任? “赵红权吧,他没问题。”有人提议。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赵红权毅然辞别已怀身孕的妻子,奔赴施工现场。 为了确保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赵红权认真查阅国外设备资料,结合工作经验,对电气设备原件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为公司节约了10万余元的材料费。同时设计和编制了科学的调试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使工期提前了10天,确定了6号高炉按期顺利出铁,受到昆钢和十九冶领导的高度赞扬。而当他完成施工任务回到家中时,他的女儿已1岁有余…… 在赵红权身上,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在攀枝花市龙蟒矿业有限公司35KV变电站调试工程中,业主要求35KV变压器差动保护试验定值必须用专业试验设备进行检验测试,这是以往调试施工中从未遇到过的情况。 “让我来试试!”关键的时候,赵红权又站了出来。 为了解决施工难题,他认真细致地熟悉设备厂家的图纸与设计部门的工艺要求,主动与设计、设备厂家沟通,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调试方案,不仅为公司节约了20余万的设备采购成本资金,其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得到了业主和攀枝花市供电局的高度赞扬。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赵红权对自己技能的基本要求。作为刘建川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员,赵红权在完成好各项施工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各项技术创新工作中。 2007年以来,赵红权承担或参与研发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实时监控系统》、《实用型多芯电缆校线器》等多项科技成果均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并成功转化为产品,广泛运用于施工生产中,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应。参与编撰的《变频串联谐振交流耐压现场试验施工工法》、《采用智能终端对布朗协议和哈特协议变送器的现场调校工法》等多项工法被评为省部级工法。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编制的行业标准《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制作工艺规程》已由国家工信部发布并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赵红权在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中一直坚守的思想。他认为,回报企业最好、最直接的方法除了完成好各项任务,还要利用所学为企业培养人才。作为师傅,赵红权把他所学到的电气安装调试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徒弟。现在,他带出的徒弟都已成长独挡一面的安装调试技术骨干。在第三届技能竞赛“中国天工杯”电气设备安装工比赛中,由他任教的参赛队伍和培养的徒弟获得了团体第六名和选手个人第七名的好成绩。在中国十九冶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比赛中,他的八8名徒弟一举夺得个人前八强、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