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GPS”为设备安装准确定位
——记中冶天工集团上海设备安装分公司优秀测量人员李强
    发布日期:2014-02-17
现代军事上的远程精确打击靠的是GPS的精确定位,而现代工程建设上的测量技术就好比是设备安装的“GPS”。测量在工程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测量数据的精确快慢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而中冶天工集团上海设备安装分公司的李强正是专业绘制“GPS”的关键人物。
说起李强可谓是中冶天工集团上海设备安装分公司的宝贝“疙瘩”,他是为数不多且技术全面、责任心很强的专业测量人员,也是分公司众多工程项目部争抢的“重要”人物。尤其是在工程的前期,要是几个项目同时开工,那李强可谓是马不停蹄地飞奔在不同的施工现场,为分公司的工程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米 七左右的身高,中等身材,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说起话来思维缜密,善于用数据说话,这就是李强给人的第一印象。
在分公司的所有项目部只要一提起李强,项目经理们多会说这是一位技术好,责任心很强的专业测量人员,将工程的测量工作只要交给李强就放心了,这也是多年来李强自己努力打造的“李强品牌”。
2013年6月份,宝钢四烧结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高峰,李强是这个项目唯一的专业测量人员。该工程点多面广、测量点极多、任务异常繁重,而此时他的岳母病重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抢救。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和尽孝,他经常白天工作、晚上下班后再辗转两个小时的公交赶往医院陪侍老人,早上再乘头班地铁从徐汇区赶回宝山施工现场。一个多月的奔波终究没能挽回老人的生命,他在悲痛和内疚中送走了老人。当爱人既心疼又责怪他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几天陪陪老人时,他愧疚地说:“工程正处在施工高峰,现场测量一天也离不开人,面对紧张的工期请假自己说不出口”。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是他责任心的真实表现。
责任心强 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勤于思考 创新提升
李强是一位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人。在宝钢烧结施工中有很多特殊设备,在使用传统方法调整时遇到困难。比如,大型混合机组调整定位体积巨大,筒体和上下托辊、挡辊都是按照1.8度倾斜安置,原定方案需要加工大量1.8度的特殊斜铁垫板来调整,但是设备比原定计划提前安装。时间不等人。李强通过仔细观察和计算提出了新的施工方案,即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1.8度以水平仪长度为斜边的对边尺寸,座浆时将水平仪的一端搭在调到对边尺寸的塞尺上,找好水平后浆块上表面即有了1.8度的角度,此方法科学严谨、方便操作。安装人员采用了方案,很快做好了浆块,设备就位后调整垫板与设备底座接触面严丝合缝,没有出现“点接触”或“线接触”现象,既为工程节省了经费又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时,在混合机上下托轮、挡轮的调整中,也采用了李强创新的倾斜拉尺对中法,调整完成后监理用各种方法进行严格检验均一次合格。 烧结环冷机的卸料曲轨调整也是一个技术难点,这两根不规则曲线走向的圆轨如果按照出厂资料中配发的厚厚安装说明书来调整步骤繁复、费工费时。了解情况后,李强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只用一台经纬仪和一根钢线,根据事先在CAD软件模拟出的尺寸数据在关键点拉尺调整,实施后效果明显,很快完成了设备调整任务,联试时没出现任何问题。技术挖潜 降本增效
技术挖潜、降本增效,这是李强在测量专业中努力探索的目标。 2013年9月,只有90天工期的宝钢5号连铸机综合改造工程在近40度的高温中拉开帷幕,刚刚完成宝钢烧结工程测量任务的李强又被马不停蹄地派往5号连铸机改造工程施工。该工程由于是旧区改造现场环境异常恶劣,而扇形段做为工程的核心部位地处恶劣环境正中又恰恰是测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节省工期、降本增效,李强决定连铸扇形段画弧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定位调整扇形段基础框架新工艺。因为其要求精度高,掌握这门技术的人并不多,对李强来说经验也不足、是个挑战,这项任务的成败决定了整个工程是否能按时交工,对宝钢的生产有很大影响。重任在肩,“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链子”。他认真进行测量器具的准备、收集资料、验证坐标、反复现场踩点,待仪器架到现场开始调整时更是小心翼翼,期间也克服了诸如周边施工引起的震动使仪器不稳、仪器马达自动对中装置失灵等困难,最终在6天内完成了两个扇形段框架的调整;又再接再厉,使用全站仪将拔出导轨精确定位,所有扇形段顺着导轨都稳稳地座在框架上,导轨一次安装成功。扇形段就位后,甲方质检人员使用弧板在线画弧检验,不管是长弧板还是短弧板都是一次通过无需再作调整。甲方负责人不禁赞叹道:“没想到最耗时耗力的扇形段施工这么顺利,这样的话明年一炼钢的改造工程交给你们施工就更放心了”。 5号连铸机扇形段一次就位成功,且省去原计划在线画弧15天的预定计划。李强再一次实现了自己制定的技术挖潜、降本增效的心中目标,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自身的价值所在。日月如梭。在过去的2013年度,默默奉献的李强被评为中冶天工集团上海公司2013年度先进工作者。他在新的一年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分公司培养出更多的测量人员,让测量工作更好地为施工服务,为业主、社会建造出更多优质的精品工程。 (中冶天工集团 鲁 凡)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