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脚踏实地搞科研 创新探索不停步
——记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刘明路
    发布日期:2014-07-25
刘明路,工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冶集团专家,中国金属结构协会会员,上海金属结构协会会员,主要从事钢结构研发、设计、安装、钢结构施工全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钢结构防火、防爆等方面的研究。他现为中冶天工集团上海十三冶钢结构分公司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分公司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2012年被评为“中冶天工集团上海公司劳动模范”,2013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冶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20米 三角锥体空间钢结构拼装与滑移施工技术》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2013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做为主要编写人,他参与了国家图集《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剖分T型钢弦杆)》的编制,现在正在进行国家《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
推广运用新技术 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刘明路承担的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超高层钢结构工程中,钢结构连廊施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液压整体同步提升技术,其连廊提升重量与高度均居国内领先水平,既方便了施工又缩短了工期。 在其承担的江阴市民水上活动中心钢结构工程中,刘明路联合同济大学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全过程施工仿真计算分析及整个安装过程的应力监测,使施工质量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得到了业主认可与好评。根据此项安装技术,由他主持的《阶梯式肋环形管桁架结构组合安装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通过了中冶集团专家组鉴定。在承担大同美术馆钢结构工程中,刘明路联合企业内部以及同济大学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比选,最终确定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整体同步滑移技术。该钢结钩工程整体滑移重量3500吨,滑移距离
工程质量争创优 求索路上不停步
在工程项目创优中,刘明路强调创优策划在先,并在制订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时将工程质量目标进行分解来制定配套为实现目标的管理、技术措施。正是这样,他和同事们承担的江阴市民水上活动中心工程获得上海市“金钢奖”、江苏省“扬子杯”,大同美术馆钢结构工程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云南临沧新闻中心获上海市“金钢奖”。敢于突破勇登攀 科技研发结硕果
迄今为止,刘明路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专项课题《火灾及爆炸作用下现役海洋平台结构安全性能评估技术》、国家自然基金《钢结构火灾反应的全过程分析及其模拟系统》、上海市科委课题《大型特种钢结构厂房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阶梯式肋环形管桁架结构组合安装关键技术研究》、《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技术》等多项科研课题,在《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Safety Science》、《建筑结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海洋工程》、《施工技术》等国内外期刊以及国内外会议上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在钢结构方面有近20项专利被授权或受理,科研成果《跨度刘明路在工作中谦虚务实、敢于不断突破上限的优良品质受到企业领导、同事及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他在钢结构领域科技研发道路上不断求索、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为企业青年工程技术人员树立了榜样。 (沪 宣)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