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解题高手 书写优秀
——记全国技术能手、一冶机装公司起重工周汉生
    发布日期:2014-08-25
□汤 晖
如果简单套用普通逻辑中的“三段论”来推断或是求证周汉生其人,似乎可行:
优秀必须具备勤钻研、善琢磨、好总结、能吃苦等因素; 周汉生具备勤钻研、善琢磨、好总结、能吃苦的因素; 周汉生是优秀的。 周汉生何许人也?初为中国一冶机装公司起重工,后逐渐成长为省技能大师、省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 51个人生春秋,职场30年,周汉生写下了一笔笔回首也无憾的荣誉:1983年在深圳施工时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1995年在武钢三炼钢工程施工中立一等功;2003年1月被评为武汉市技术能手;2003年10月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技能大师”;2004年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1月,被评为中冶集团首席技师;2008年12月,被评为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2010年11月,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2007年入党,2010年获一冶机电公司优秀党员称号。 一路走来,荣誉加身。印证了“优秀“的笔画是如何一笔笔写来。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是周汉生的显著特点。 刚工作不久,某次,吊装时需在所吊重物上焊吊耳,一般情况下师傅们会随手下料。但周汉生则不同,他会结合所吊重物的重量、下料用的钢板的厚薄程度、吊耳的受力状况,先行计算,再在硬纸上精心画个样板剪下,然后将此样板按在钢板上划样、下料。如此,他的吊耳不仅美观、耐用,且常常会被厂方要求永久性地留在吊件上,以备后用。 善于琢磨、精益求精也是他的性格特点。面对吊装难题,周汉生有着一股在战场上攻城夺隘的拼劲和兴奋劲,这令他获得“天车安装专家”的美称。 1997年,周汉生在武钢三炼钢吊装450吨天车。常规吊法应该用吊车。但由于设备到货晚,场地受限,周汉生集思广益、另谋蹊径:用卷扬机加滑轮组吊装。这个方法不仅解决了上述困难,减少了高空作业的危险,且吊装一台天车大约可节省台班费10万元。该方法初用时大显身手,但周汉生并不满足,每次吊装后他会再细细琢磨,发现问题或不完善的地方会再次改进。时至今日,此法被称为“梁吊法”已经改进为第五个版本了。 2008年在武钢CSP、2009年在湖南涟钢等地,实践证明,“升级改版”后的“梁吊法”,无论在安全性能、经济效益,抑或减少工期、省时省力等方面更至臻完美。 记得在涟钢吊装350吨天车时,负责起重的监理对一冶及另一家参战单位都不太放心,反复核验吊装方案,并提出质疑。吊装的结果是那家参战单位用了4天时间吊装完,而一冶仅用一天时间顺利完成吊装任务,人员还比对方少三分之一。这位严苛的监理后来请一冶人吃饭。周汉生说起此事,笑着补充一句:按常理,应该是施工单位请监理吃饭。 1999年,周汉生被紧急派往西宁加装三台天车,这是当时其他参战单位不敢接手的烫山芋。凭借多年的吊装知识和宝贵经验,经周密安排、科学部署后,最终他用“桅杆吊装法”和三天时间攻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并为一冶、为机电公司成功进入西部冶建市场增添了重要的印象分。多年后,西钢人还问起“你们那个厉害的周师傅还在一冶么?” 厉害的周汉生不仅善于解决重大吊装难题,也攻克了钢索液压吊装技术。周汉生说,近年来他感觉吊装的难题越来越少。从进厂以来,他已经不知攻克了多少道难题。从曾经面临难题不解决绝不罢手的新手,到现在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技能大师,中间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与挑战,又充满战胜与喜悦的道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抵达了优秀的境界。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