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净,中等身材,外加一副时尚眼镜,举止言谈中透着阳光、帅气......他就是设计院钒钛冶金事业部副部长。虽然才30岁,却已拥有2项科研成果、3项国家专利。最近,荣获攀钢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小荷才露尖尖角

杨飞是攀钢设计院迄今为止该院最年轻的青年技术标兵。2007年,杨飞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他热爱设计事业,勤学好钻,踏实肯干,把自己的梦想与攀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设计工作中,努力为攀钢转型升级、扭亏增效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我愿把最美的青春献给攀钢!”他这样对笔者说。

2007年9月,攀钢新建第一台360平方米烧结机,攀钢设计院承担的的炼铁厂烧结系统技术改造(一期)外围皮带系统项目,此项目是为新烧结机建设创造条件的重要配套项目。该项目投资过亿元,涉及区域范围很广,从原料场到烧结再到5座高炉,几乎囊括了炼铁全厂,皮带通廊约长3公里,最大跨度达300多米,地形复杂,工艺布置难度大。对于参加工作才两个月的杨飞来说,无疑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

充满自信的杨飞镇静自若,毅然承担起了主体工艺设计和总承包方组织协调的担子。从此,他把自己看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学生,以科学态度开始了辛勤耕耘,不仅把《冶金工程设计》、《烧结设计手册》、《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等枯燥的专业书籍啃得津津有味,另一方面,一头扎进现场,一连30多天与同事们顶着攀枝花的毒辣阳光及现场散发的粉尘烟尘,对铁精矿、燃料及熔剂、烧结矿成品、返矿等4大运输系统进行仔细调查,对14个转运站和80多个通廊支架的合理位置,进行一一测量核实。此外,虚心向师傅余国才求教,主动与用户探讨、交流工艺心得,优化方案,优化投资......半年的艰苦付出,终于以“工艺布局合理、物流顺畅、操作维护方便、设备选型正确”设计方案通过攀钢集团公司审定。

该工程开工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施工图设计中。杨飞除承担皮带机主体工艺施工图设计,还担任了该工程总承包的组织协调工作。项目涉及工艺、设备、土建、总图等10余个专业,千头万绪的事都得由他这个小字辈去协调。既是主持者、埋头设计,又要当联络员、协调员、现场技术服务员,还要参与总包技术谈判、设备材料订货谈判,每天从早忙到凌晨一、二点钟。这个500多个日日夜夜“泡”在设计工作和施工技术服务现场的毛头小伙深受老师傅们喜爱。

 2009年6月,该工程建成投产,保证了攀钢第一台360平方米烧结机主体工程的顺利投产、运行。他负责的《烧结系统外围皮带机工程设计QC小组》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三等奖。

勇挑重担敢争先

虽然攀钢炼铁厂烧结系统技术改造(一期)外围皮带系统工程干得很艰辛,但这两年的摔爬滚打,杨飞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迅速成长为主体工艺设计和总承包工程管理的多面手,坚定了他扎根攀钢、扎根设计院的信心。

“青年人应该知难而上,勇挑重担。”这是杨飞的座佑铭。为适应把攀钢“钛产业做到中国最大最强”的发展需要, 攀钢18万 吨/年钛渣项目二期列入了攀钢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拟建在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园区,投资3.87亿元,属于边设计、边施工图模式,工期紧,项目地偏远,离攀枝市区30多公里。2009年2月,攀钢设计院对该工程实施总承包,杨飞义不容辞地挑起了钛渣主体工艺设计和工艺主要负责人的重担。

该工程建设两座25MVA钛渣炉,要求自主研发出适合攀钢生产规模的大型钛渣生产电炉的工程化新工艺,但国内对大型电炉尚缺乏设计及生产经验,技术难度前所未有。杨飞和师傅余国才及同事们在钛渣工程建设中必须攻克6大技术难题,压力前所未有。

那段时间,他基本上每天在金江与攀枝花的办公室之间来回跑,把钛渣冶炼工艺书籍等10多万字的相关技术资料,逐字逐句地研读了3遍;并把图纸复印拿到现场,与钛渣一期工艺路线、工艺设备能力配置、操作方法等对照学习和熟悉。他的主任罗以超说:“杨飞把原定2010年的婚期也延至2011年了”。

由于杨飞他们的严谨细致和顽强拼搏精神,钛渣炉选型、大型钛渣炉自焙电极工艺、实现自动配料、分批多点布料的自动化冶炼工艺、钛渣炉高温烟气的环保处理等诸多难题均在初步设计方案里得到了圆满解决,并协助钛业公司形成了7项专利技术成果,实现了大型钛渣炉工艺设备的国产化、大型化、自动化。

该工程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国内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电炉粉矿直接入炉、自焙电极钛渣生产的工程化新工艺、新技术”。他设计的钛渣电炉在生产能力、连续生产、收率、电耗及作业率等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乌克兰钛渣生产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随后,杨飞作为副总设计师,主持和参与了目前国内最大钛渣炉——攀钢高钛渣高效扩能改造(一期)工程总承包建设,承担了主体工艺设计并协助工程总承包管理工作。该工程改造投产后,不仅降低吨渣成本,提升钛渣炉产能、优化技术指标,也彻底消除了电极系统软断和余热回收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了重大安全隐患事故发生。

在短短的7年间,作为主体工艺设计及主要负责人的杨飞,先后参与主持了攀钢西昌冶金渣处理场、攀钢炼铁厂新#3高炉小粒级烧结矿回收系统、攀成钢冶炼系统改造规划实施方案、攀钢炼铁厂1号高炉改造性大修、攀枝花红格南矿区钒钛铬资源综合利用等30余项大中型工程项目,而且工艺设计布局合理、流程顺畅,实施的项目均一次试车成功,咨询规划项目均获得甲方好评。

科技创新初显成效

紧凑忙碌的工作,阻挡不了杨飞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专业理论学习,并将扎实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精准设计中努力寻求技术创新,为生产中的新技术应用与开发做出努力。他主要负责完成的《攀钢兴钛公司18万t/a钛渣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荣获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攀钢18万t/a钛渣工程设计研究》荣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同事自主开发的《用于造球机导料筒的强制下料装置》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负责的《一种大型钛渣炉渣铁口组合砖》和《一种大型钛渣炉长寿内衬》两项技术均于2014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主持的《大型钛渣炉石墨电极冶炼工艺及装备研究》被列为攀枝花市科研项目,获得2014年市政府专项资金支持20万元,拟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大型钛渣炉石墨电极成套装备及冶炼技术,为今后的钛渣行业改造和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攀钢设计院 吴文芳)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