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卫视采访组到达中冶天工集团承建的蒙古国蒙龙铁矿选矿厂130万吨/年生产线项目部进行采访并且在晚间的黄金时段“一带一路看天津”栏目向全国播出。此次采访目的,是天津卫视全面制作展现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项目建设以及经贸合作成果为主题的大型电视宣传片,  MCC的品牌效应在天津滨海新区、自贸区乃至全国再一次叫响。

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中冶天工集团国际工程分公司在牧区荒原上就矗立起一座初具规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工厂,这是继蒙古奥尤陶勒盖铜金矿选矿OT项目完美建设并且获得境外工程“鲁班奖”之后之后企业在蒙古承建的又一个集土建、钢构、机电管安装各专业齐全的综合工业项目,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了蒙古市场。

提前策划  过程控制

此项目位于蒙古国东部苏赫巴托省境内,距首都乌兰巴托550公里。此项目由中冶天工集团国际工程分公司组织实施,项目部管理技术人员平均年龄34岁。为在蒙古国保持MCC的品牌形象,项目部把前期精心策划做为确保施工顺利实施的关键。项目部成立伊始,就立即根据项目情况、目特点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排定项目执行计划,确定项目部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严格按计划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即将开工前,项目所在地突然发生了严重的口蹄疫,致使在蒙古国的劳务签证、材料通关等受到影响,造成了大量材料积压于中国口岸,因此施工人员无法按计划集结并进入现场。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项目部保持同业主沟通,并于口蹄疫解除后立即安排部分管理人员以商务签证形式进入现场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此时,蒙古草原还处在冰天雪地之时。人员到达驻地后还没来得及休息,货物就进场了。由于现场没有吊装机械,所有货物必须拆散后再卸,无形之中增大了工作量;很多人又是第一次到蒙古国不服当地水土而生病,但为了尽快卸掉货物大家没有一丝退缩和怨言,每天都基本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干到凌晨两、三点钟。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所有货物被卸干净,同时出色地完成了混凝土搅拌站、营地改造、现场临时设施建设任务,为后续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克服困难确保节点

该项目正式开工后,地方材料严重制约项目的进展:所在地地方材料严重缺乏,附近唯一的石料厂每天只能生产40立方米左右,根本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要。为尽快解决石料问题,项目经理带领采购员多次找供应商协商,经过多次努力争取供应商终于同意增加临时采石破碎设备,满足了项目施工需求。

打铁先要本身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体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吃苦在前,重点区域管理人员不间断,凡是有工人施工的地方一定有管理人员在场。此项目水泥用量将近4850吨,由于路途及地域原因只能采用50公斤小袋水泥,不但装卸极为不便还耗费大量人力。特别是在大方量混凝土浇筑时搅拌站需要24小时不间断作业,但搅拌站配置人员较少按照原来作业方式根本满足不了要求。搅拌站负责人张文飞深知项目部人员紧缺并没有请求加人,而是积极对搅拌站所有人员操作培训,力争做到人人都会操作、能维修、可上料,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大家的潜力。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经过4个多月的日夜苦战,搅拌站团队在无备用搅拌站的情况下生产混凝土13000立方米,顺利完成了各个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同时、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关键点严防死守,对于安全隐患特别重大及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区域采取特别做法确保不出事故。此项目最深基坑浓缩池基础位于整个场区最低处,挖土深度达13米。在基础开挖完成后,由于正值雨季发生了塌方情况。为此,项目部果断决定在排除再次塌方险情后安排两组精干工人24小时倒班作业,项目经理、总工、质量经理24小时值班,确保在大雨到来之前将混凝土基础浇筑完成;同时,同业主工程师沟通好24小时验收,只要具备检查条件立即进行检查并进行下一道工序。最终,凌晨4点验收,5点浇筑混凝土,第二天中午回填完成,下午就下了场大雨。这场大雨将基坑完全浸泡,如果不是项目部抢在大雨之前进行混凝土浇筑并拆模回填,整个单位工程工期就会延后半月以上,还会对周边单位工程造成质量隐患。

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时,选矿核心设备球磨机迟迟不到因而错过了施工的“黄金时间”。但建设单位急于投产,在设备到达现场后却要求竣工日期不变。由于劳务签证办理受限,无法及时从国内调遣人员。项目部管理人员除了传统的赶工措施外,决定调整施工顺序、集中足够人力跨专业施工,对于影响设备安装的抢,对于不影响设备安装的延;对于无法进行冬期作业的抢,对于可以冬期作业的延。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最终将工期控制在合同规定范围内,得到了业主好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项目部全体人员精心准备、共同努力下,实现所有厂房完成彩板封闭、内外设备全部就位、设备单体试车顺利完成,在蒙古国再次展示了MCC的良好形象。 (中冶天工集团 王建飞 张发旺)